春暖花开,本让人心情愉悦,但我们目前倡导减少外出、不要聚会,不能外出踏青赏花、亲友换聚,“宅”在家里,也要开心。说到“开心”,其实很多孕产妇妈妈最近一段时间并不是很开心。长时间宅在家中,多少有些心情烦闷,缺乏运动,躁郁更是难以化解。躺久了,不光长肉,还让人的心里蒙上了一些灰尘。
孕产妇适当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可强化核心肌肉,稳定关节,改善姿态,加快血液循环,降低血糖血脂,有利于妊娠健康,帮助放松、减压。确实,散步、游泳是孕期最好的运动方式,但因为疫情防控的因素,当下,散步、游泳两项运动已很难实现。那么问题来啦!疫情当下,孕产妇该如何“动”呢?
1、室内散步——多走比多躺好
对于孕妇来说,肯定是多走比多躺好。孕期运动建议按照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和项目种类等而定,原则就是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没有疲乏,肌肉过度酸痛,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失眠,下腹痛,下腹坠胀等即为合适的运动量。当有不能站立运动的情况时,比如先兆流产,早产先兆,前置胎盘出血等,可以进行上肢运动。躺着床上,或者坐位,拿一个300-500ml矿泉水瓶或者可乐瓶进行上举,平行移动等动作,帮助血液流通以及适当运动。如果已经度过流产最危险的时期,可以进行室内散步活动。先每次5-10分钟,慢慢延长时间和距离。
2、跑步机?——也不是不可以
疫情当下,很多人把跑步机搬回家,孕妇能用跑步机吗?答案是因人而异,且安全顶顶重要!孕妇不适合的运动有举重,快跑,跳高跳远等负重或者弹跳运动,但如果孕妇本身就是一个慢跑运动员,孕期也是可以减量进行的;但本身孕前不运动,孕期是不建议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的。
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首先,选择跑步机的时候要看它有没有防爆冲,过流过载保护,漏电保护,如果没有这些安全保护的话,这个跑步机是不够安全的,千万不能使用它。
其次,要看跑步机有没有避震效果。孕期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款避震效果好的跑步机,因为在怀孕期间,你要考虑你运动所产生的冲击对胎儿造成的影响。
最后,要考虑跑步机的舒适度。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选择购买跑步机的时候,要选择跑步区域比较长和宽的,这样运动起来也才会比较舒服。
另外,运动前热身活动,运动后拉伸不可缺。一有不适症状立即停止。注意宝宝的胎动和自己的宫缩。不能跑别勉强,可用间隙慢跑或者散步代替。
什么样的孕妈妈可以跑?
1、孕前经常跑步者:每周至少1-2次的跑步运动。
2、孕期无妊娠合并症:如高血压,甲亢,心脏病等。
3、孕期无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先兆早产,先兆流产,无习惯性流产史等。
4、孕期无不适:无头晕,眼花,胸闷,腹痛,出血等不适。
什么样的孕妈妈不可以跑?
1、以前不跑步者。
2、心肺肝肾等功能异常者,膝关节,髋关节,腰椎病变者。
3、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者。
4、有自然流产,早产史者。
5、严重肥胖,糖尿病者:不建议孕期以跑步方式减肥(减肥是产后的事,孕期只要控制住体重就好!)。
什么时候跑?
1、孕早期:孕早期由于孕吐,早孕反应,先兆流产等胚胎不稳定因素,孕三个月内的孕妇不适合跑步运动。
2、孕中期:孕中期是孕妇精力,体力和智力最旺盛的时段,胎儿胎盘也稳定,可以好好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绝大多数的孕妇都会觉得精神满满,电视上穿着高跟鞋走路带风的孕妈妈大多是这个阶段。
3、孕晚期:孕晚期出现水肿,子宫急剧增大,膈肌抬高,胃部不适等都可能导致孕妇不适感增强,而沉重的身体容易导致骨关节损伤,此时就不适合剧烈运动了。
怎么跑?
1、即使以前有跑步的经验,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胎儿不稳定,仍需要“从头开始”锻炼。
2、时间上:从短到长,不超过孕前运动量。
3、速度上:慢跑为主,不建议冲刺跑。
4、力量上:不建议负重跑步。
5、人员上:带个陪跑的总没错。
3、室内瑜伽——产后妈妈很适合
室内瑜伽,对产后妈妈最适合哦!产后,骨盆松弛,进行瑜伽练习可以帮助骨盆肌肉的恢复,有助于会阴肌群的缩复合腹直肌分离的闭合和强健,还可以帮助减少腰酸背痛,关节僵硬。
产后瑜伽练习时间:
产后42天以内由于子宫复旧,恶露排出,伤口恢复等等,不建议练习动态瑜伽。但由于产妇刚刚生完宝宝,新手妈妈对哺乳,喂养,照顾宝宝都难以得心应手,加上激素下降,新妈妈们经常出现焦虑情绪。此时可以进行一些呼吸法和冥想练习,让自己放松,寻找安定向上的力量。
哪些呼吸法在分娩后可以使用?
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屈膝仰卧,双手重叠放于肚脐之上,吸气时,腹部微微隆起,呼气时,肚脐的位置向下向内收,去贴靠腰椎的位置,重复数次。
作用:刺激肠胃蠕动,帮助排便,帮助恶露排除和子宫复旧。
交叉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基础上增加双手对腹肌的按摩,可以帮助腹直肌分离的愈合。屈膝仰卧,小臂交叉,双手放于对侧的腹部两侧(肋骨下缘),吸气时腹部隆起感觉把小臂和手撑开,呼气时双手对抗腹部的力帮助腹部往内往里收,重复数次(若腹腰围过大或乳房过大的妈妈可用长毛巾或围巾代替手臂),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压迫的胸部。
肋骨呼吸:双手放于双侧胸部下方肋骨外缘,手和肋骨微微对抗,把呼吸吸引到手下肋骨内。吸气,肋骨扩张,双手向外打开,呼气,肋骨内收,双手也随之向内恢复。
作用:帮助修复和调动膈肌的力量,预防和恢复肋骨外翻,唤醒深呼吸肌群。
孕产妇妈妈们“动次打次”,好好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