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和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对事物又充满好奇,常常会接触热水、热饭、热液、火焰等,无安全意识,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各种意外伤害,其中以烧烫伤最为多见。烧烫伤的疼痛往往又令孩子嚎啕大哭,而这哭声多数会使家长慌了神,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对烧烫伤进行处理。有些孩子在烧烫伤后引起功能部位的疤痕挛缩,如手部疤痕、眼部疤痕、颌颈部疤痕,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有可能会引起关节、骨骼发育异常及血管神经短缩,甚至导致残疾。烧烫伤意外不但在当时产生巨大的痛苦,事后留下的疤痕又让很多人欲哭无泪。婴幼儿和儿童是伤烫伤最常见的人群。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宅家的“小神兽”一旦发生烧烫伤事件,如何正确进行第一时间的自救?是否都需要送医院处理以及烫伤后的瘢痕如何处理?如何才能把烧烫伤对人的伤害降至最少?宝爸妈们一定要了解这些!
1、“冲脱泡盖送”儿童烧烫伤急救五字口诀
儿童烧烫伤的原因多见于高温液体(沸水、热汤)烫伤、火焰灼伤以及化学灼伤等,因为小儿皮肤嫩薄、皮肤附件少,同样的热力或其他致伤因素造成的损伤较成人更为严重,所以烧烫伤后第一时间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高温液体(沸水、热汤)烫伤是家庭儿童烧烫伤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不慎打翻热菜热汤、洗澡水过烫等,一旦发生则首先要脱离致热源并遵循“冲脱泡盖送”的原则:
“冲”:以流动的冷水(15~20℃)冲15~30分钟,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
“脱”:衣物充分泡湿后小心脱掉,避免弄破水泡,必要时用剪刀剪开衣物,暂时保留与皮肤粘连的部分;
“泡”:继续浸泡于15~20℃冷水中15分钟,可减轻疼痛及稳定患儿情绪,但应注意避免过长时间浸泡于冷水中导致体温流失;
“盖”:用干净的毛巾、纱布等覆盖伤口,不要任意涂抹外用药物或民间偏方;
“送”:除极小且极浅(一度烫伤)的烫伤外,最好前往临近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疫情期间建议充分利用网上各类网上问诊平台,进行是否到院就诊的咨询。确需到医院处理,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戴口罩、避免密集人群处久待),再到医院处理。如果是身上着火,要保持冷静,脱离危险环境,迅速脱掉燃烧的衣服,或者浇灭身上的火,切忌无灭火处理只顾奔跑。如果受到硫酸或者石灰等化学物质的烧伤现象,必须立即脱掉衣服,采用自来水进行清洗。尤其是粘结的化学物质,及时冲洗干净之后,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在疫情期间,因为各种原因,部分家长可能无法及时将孩子送医就诊,则可以求助于医院的网络平台进行咨询以获得及时的帮助。
2、清洁滋润、功能锻炼、点阵激光,瘢痕预防治疗三步走
在烧烫伤创面愈合后,接踵而来的便是瘢痕,除了I度及浅II度烧烫伤外,大部分烧烫伤创面都会遗留比较明显的瘢痕,由于儿童的生长速度快、组织修复能力强但自身调节能力有限,儿童的瘢痕极易发展成为严重的增生性瘢痕,同时瘢痕组织不能跟随儿童生长发育而生长,甚至会逐渐挛缩,所以逐渐加重的局部皮肤短缺更容易对儿童造成外观及功能的障碍,从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第一步——清洁滋润
作为家长,首先要重视儿童烧烫伤创面愈合后的皮肤护理。儿童的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抗感染能力差,所以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非常重要。针对创面愈合后的皮肤,使用有保湿和防湿疹功能的护肤霜(例如婴儿护肤乳类),可以有效防止皮肤因干燥而引起的瘙痒、抓伤形成新创面。
第二步——功能锻炼
其次,创面愈合后需尽早给予功能锻炼,配合药物治疗,药物首选硅酮类祛瘢痕药膏或贴膜(倍舒痕、仙卡等),其可阻挡瘢痕表面的水分蒸发,减少经皮失水量,使角质细胞处于水合状态,进而下调真皮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减轻瘢痕增生。同时针对增生性瘢痕可以辅助弹力套加压治疗,但是要经常调整压力,以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关节部位的创面同时做屈伸运动。若出现挛缩性瘢痕,在肢体锻炼的同时,则需要配合支具固定以防止挛缩加重,疫情期间需要监护人更加关注功能锻炼的监督、实施,必要时可以通过我院微信公众号、好大夫、微医等渠道咨询相关医生。
第三步——点阵激光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点阵激光在瘢痕的治疗中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激光的治疗过程相对较短,风险和副作用较小,对于儿童瘢痕的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点阵激光通过特殊的方式使激光的无数个点阵光束作用于皮肤组织,每个细小光斑之间有正常组织作为热扩散区,减少了对皮肤的热损伤(组织汽化或凝固),其旺盛的组织重塑反应可使瘢痕组织衍变为皮肤的结构,对于儿童创伤性瘢痕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点阵激光属于医疗范畴,只有正规的医疗机构才可以实施,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到院进行治疗的,则建议采用压力治疗、外用抗瘢痕药物及功能锻炼暂行替代。上述治疗持续6个月后,若瘢痕仍严重影响外观,反复感染、溃烂,影响关节活动及肢体发育,则需要手术干预,手术方法包括皮瓣转移术、全厚皮植皮术及扩张器植入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