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专家教运动帕友、糖友宅家锻炼秘诀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9日 浏览次数:12944

病友”等慢性病患者来说,在按时服药的同时,运动尤为重要。

 

居家如何做运动?创新五禽戏!八大室内运动法!一次来学会这些“宅家”锻炼秘诀

 

创新型五禽戏抗“帕”方

一套创新型五禽戏,不受场地限制,室内就可动起来,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友的症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振国教授牵头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中西医结合预防和缓解帕金森病的新型治疗策略研究”,其中创新型五禽戏抗“帕”方是考虑到帕金森病临床特征,根据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理论,按照 “虎、猿、熊、鸟、鹿”顺序,编制一套创新型五禽戏的运动干预养生功法。

 

“帕友”可以视自己的身体状况,练起来!

 

虎戏

 

虎举:模仿老虎伸爪的动作,可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

 

虎伸:模仿老虎伸展身体的动作,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帕金森病友腰部不适有改善作用。

 

虎扑:模仿老虎捕食的动作,对帕金森病友的下肢平衡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猿戏

 

猿提:模仿猿猴提爪的动作,可增强呼吸,按摩心脏,增强帕金森病友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猿摘:模仿猿猴摘桃的动作,有利于颈部运动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改善情绪。

 

熊戏

 

熊运:模仿熊爪在身上移动的动作,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可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

 

熊晃:是模仿熊走路晃动的动作,可提高平衡能力。

 

 

鸟戏

 

鸟伸:模仿仙鹤伸展翅膀准备飞翔的动作,可扩大胸腔,增加肺活量,躯干拉伸。

 

鸟飞:模仿仙鹤飞翔的动作,可提高心肺功能并改善平衡能力。

 

鹿戏

 

鹿抵:模仿小鹿在草地上互抵玩耍的动作,可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补肾、强筋健骨。

 

鹿奔:模仿小鹿在草地上奔跑的动作,对帕金森病友的颈肩不适有改善作用。

 

鹿展:模仿小鹿在草地上展体的动作。

 

内容来源:

策    划:刘振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动作表演:黄立宏教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技术指导:王 震博士(上海体育学院)

助    理:干 静副教授;吴 娜博士;张 煜博士;万 赢博士;赵嘉豪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运动对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疫情当下,居家锻炼,既可以实现室内的降糖控糖,又可以有效避免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糖尿病友居家运动一定要注意运动方法和运动量。

 

八大室内运动法降糖控糖

踮脚尖

 

将手扶在椅背上,踮脚尖,即左右交替提足跟,持续10~15分钟。

 

爬楼梯

 

上楼梯时背部要伸直,速度依自己体力而定。

 

坐椅运动

 

屈肘两手扶上臂将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做多久依自己体力而定。

 

抗衡运动

 

将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足并立使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

 

原地快走

 

一般的患者只需原地小步快走,而对于病情较重者则需步速稍慢。注意走时上肢保持正直,手脚协调配合。

 

触摸脚尖

 

坐在床上或垫子上,把两腿伸直并且尽量向两侧分开,同时上肢缓慢屈向右侧,将两手尽可能触摸右脚尖,呼气,还原后改为左侧,动作相同。

 

仰卧屈膝

 

舒展平躺在床上或垫子上,将两臂自然伸直并放于身体两旁。随后两腿抬起、屈膝,用手于膝盖处抱住双腿,尽量往下牵拉。

 

前伸臂转肩

 

把两臂向前伸,两手叉肩,顺或逆时针旋肩。

 

运动量:

根据不同的锻炼目的,不同人群的量稍有区别。

 

减肥为目的:坚持每日上下楼梯(或中速跑步)60~90分钟,或以普通速度步行2~3小时。

 

降低血糖为目的:将每天摄入能量10%~15%左右列为运动中消耗。举例:100斤成人20分钟运动,上下楼梯(或中速跑步)消耗100大卡,普通速度步行消耗50大卡,游泳消耗200大卡。

 

运动强度:

建议以运动中最大脉率的60%为限。简易计算法:170-年龄。

 

运动时长:

每次连续运动的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0分钟,但不宜超过1小时。

 

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有条件者可在三餐后1小时均进行20~40分钟的适量运动,这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一般糖尿病病人每天都应该有半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长期坚持中小运动量的体育运动比间断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要好得多。同时,要定期复查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到理想控制为佳。

 

运动时间:

糖尿病人运动的具体时间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这段时间食物消化吸收较快,特别是糖的吸收最快,因而血糖值会明显增高。在这时间锻炼,随着运动消耗能量,糖的分解代谢增强,便可使餐后增高的血糖降下来,防止血糖波动。

 

科室介绍

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65年,1994年独立建科,目前学科带头人由神经内科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振国教授担任。科室拥有56张病床,医师22位,护士15位,医技人员6位。所有医师均为硕士以上学位,目前是上海市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科室每年收治各类神经内科疾病住院患者逾2200人次,门诊就诊患者逾13万人次,目前科室常年开设神经内科普通门诊、专病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吸引了周边及外省市大量患者就诊。科室还利用特色开展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癫痫及脑血管病的医患交流会,并开设科室网站 (www.shxhsj.com);多次进行神经内科专项疾病义诊活动;并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吸引了上海市和周边江、浙地区各级医院医师前来参会;近年来科室还成立了杨浦区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联合杨浦区周边多家二级和三级医院定期举行神经系统慢性疾病联合诊治和病例讨论会,既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又带动了基层医院的学习氛围,同时真正惠及附近社区百姓,力争解决就医困难问题。科室下属神经电生理室常设普通脑电图、视频脑电图、24小时动态脑电图、肌电图、脑干诱发电位以及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其中小儿及青少年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特色在上海市具有很大影响力。

 

上海新华医院内分泌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也是国家住院医师和内分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现有专科医师16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8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博士12名,硕士4名。科室现有床位46张,年出院病人1900人次;周一至周六均设有专科和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单科门诊量在上海各大医院处于领先地位。内分泌科现设甲状腺、骨质疏松、高尿酸血症、围产期内分泌4个专病门诊,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医疗实践和研究工作,探索出了适合各类人群的诊疗方案,患者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围绕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开展了系列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0余项,和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项,在SCI收录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内分泌科将在保持已有的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凝炼、集成研究重点,把内分泌科建设成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