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养成一个小习惯,鼠年打造一堵胃癌防火墙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9日 浏览次数:12057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亲朋好友聚餐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团团圆圆吃大餐时,更要小心提防幽门螺杆菌。要知道,想要远离胃癌风险,也许就只差这一双公筷的距离!不久前,39岁的魏先生参加公司体检,做了“呼气试验”,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呈阳性。魏先生听说这个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瓜葛,吓得他带着全家人都去“呼气”,结果出来一看——全家都感!染!了!说起这个讨人厌的幽门螺杆菌,特别喜欢在一家人中窜来窜去,它常常藏在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全家围桌共食、相互夹菜,就是它最大的可乘之机,而混用筷子就是它最爱的“中转站”。这件事反过来说,如果能在餐桌上加一双公筷,这个小小的习惯改变,无异于打造了一个防火墙,将幽门螺杆菌隔绝在外,大大降低了传染的风险。

顾名思义:公筷是公用的筷子,专门用来夹菜,大家共用,但不能放入口里;私筷则是大家各自使用的筷子。公筷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小桌吃饭,可以放一双共用公筷;转盘“圆台面”吃饭,可以每个菜放一双公筷,也可以每人配一双公筷。

那么,问题来啦!幽门螺杆菌是怎么作祟的?与胃癌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扒皮幽门螺杆菌,且听专家一一详解。

1、有无症状,感染以后都是病,且是传染病

话说,幽门螺杆菌的实力不容小窥,它生存力极强,是人类胃部唯一的一种细菌,主要分布在胃黏膜组织中,能避免胃酸环境的影响,也不易随着食物被排出体外。人类感染后一般难以自发清除,而且会导致终身感染,除非进行根除治疗。不过,有一点让前文提及的魏先生颇为不解,自己平时注意饮食,胃部并无任何不适症状,医生怎么就说是患病了呢?事实上,约7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无消化不良症状,也无严重病变。也正因此,让幽门螺杆菌能够悄悄地潜伏在人群中。有一个数据颇为惊人,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仍达约50%,2个人中就有1个感染者!但是,即使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不论有无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并发症,只要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病,这种疾病的名字叫做——幽门螺杆菌胃炎,且是一种传染病。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染的呢?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儿童和成人均为易感人群。

其传染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口口传播:共餐、经常在外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幽门螺杆菌可能藏身在混用的餐具中。这其中还包括母婴传播。主要至不清洁的哺乳,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亲吻婴儿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

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接吻。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在唾液中也会有所残留,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要认真刷牙,家人之间不要共用牙刷。

粪口传播:这个不是吃屎传播,而是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饮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门螺杆菌。

2、阳性?根除——预防胃癌的一级措施

说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密切相关是有“实锤”的。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大量研究证据显示,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总体作用次于幽门螺杆菌感染。

划重点: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在较大程度上预防胃癌发生。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始终具有传染性,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减少传染源,也就是能大大减少家人感染的风险。像魏先生一家一样,全员“阳性”后,最佳“后续”莫过于全体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根除就是最好的预防。“根除”的过程,一般采用三联疗法(制酸药+两种抗生素)或四联疗法(制酸药+两种抗生素+铋剂)进行10-14天治疗,疗程结束后1个月再进行复查即可。虽然多数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既无消化不良症状,最终也不发生严重疾病,但究竟谁最终会在幽门螺杆菌胃炎的基础上发生严重疾病难以预测。而且早期胃癌症状隐匿,发现时多已属中、晚期,为时晚矣,追悔莫及。

3、耐药太强,杀不掉怎么办?莫焦虑

幽门螺杆菌致病,其实没那么犀利,实话说吧,幽门螺杆菌有些“势利眼”,专挑软柿子!比如,素有胃病、做过胃部手术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这部分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罹患胃癌的可能性相对高那么一些。而医生们所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其实是分“强烈推荐”和“一般推荐”的。“强推”人群榜:有胃癌家族史、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严重病变(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残胃、胃MALT淋巴瘤、长期消化不良、长期服用抑酸药及非甾体类抗生素的人。不过,幽门螺杆菌也相当“鸡贼”。随着耐药率的上升,标准三联、四联疗法的根除率已显著下降。如果一时“杀”不掉,而且平日幽门螺杆菌也没让你吃啥苦头,切莫过于忧虑,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持续观察就OK。要知道,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有——免疫力弱、遗传因素、长期精神压抑、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少去招惹“同案犯”,让幽门螺杆菌找不到其他“不法分子”协同作案,也可以躲胃癌远远的。

4、特别注意:孩子和成人大有不同

很多家长一听说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急急忙忙就想给孩子做检查,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面对幽门螺杆菌,孩子和成人大有不同。与成人相比,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低;但根除治疗不利因素较多,包括抗菌素选择余地小(仅推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和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此外,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自发清除率,根除后再感染率也可能高于成人。重点又来啦!并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采取更成人一样的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策略。儿童幽门螺杆菌检测的目的是寻找病因,而非单纯的为了检查而检查。

揪出“敌菌”,要做啥检查?

侵入式检查-胃镜活检:

胃镜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况,还可以“顺手”取一些组织做活检,在做活检时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非侵入式检查:

① 碳13、碳14呼气试验

碳13和碳14检查方式也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② 抗体测定法

抽血检查血液中是否有抗体。但不能代表是否正在感染,因为即使根除了,抗体依然还是阳性。

③ 抗原测定法

检查粪便中是否有Hp抗原。幽门螺杆菌的事说得不少了,回到最开端:谨防菌从口入,远离胃癌风险,不妨从“吃饭放置公筷”这一个小小的习惯开始!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