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儿“阳”了之后,要不要推迟治疗?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8日 浏览次数:2117

癌症患儿是新冠高危人群。肿瘤本身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反应,化疗、干细胞移植在内的肿瘤治疗更是可能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会极大增加病毒感染后的重症风险。

万一肿瘤患儿不幸“阳”了怎么办,需要推迟抗肿瘤治疗吗?如何识别重症患儿?如何尽快康复?何时重启抗肿瘤治疗?

下面新华君特别奉上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为肿瘤患儿家长指点迷津。

肿瘤患儿“阳”了之后要不要推迟治疗?

因为放化疗可抑制免疫,因此在感染期间应先暂停,尤其是强烈化疗,同时注意监测血常规,避免白细胞低下引起的继发感染。而免疫治疗涉及复杂的免疫过程,对新冠感染预后的影响暂未明确,且免疫治疗半衰期长,1-3周的延后对疗效影响不会太大。大部分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即使感染也可以继续使用。

当然,如果肿瘤病情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话,则应寻求主管医生权衡利弊,必要时可以在严密监控下使用抗肿瘤治疗,或者换用低毒的药物进行过渡。

肿瘤患儿为什么更容易重症?

肿瘤患者普遍免疫力较低,尤其在接受强烈的放化疗治疗期间。免疫清除能力低,病毒入侵时就更容易繁殖和扩散,从而导致重症的发生。即使是早期肿瘤,接受手术后完全根治,创伤带来的免疫低下也会持续大约半年。

虽然奥密克戎毒力下降(约为原毒株的1/10到1/20),但放开后感染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还是要尽可能做好防护(N95口罩、保持射角距离、勤洗手),避免过早感染和反复多次感染。

轻、中、重度感染如何判断?如何尽快康复?

感染新冠病毒大部分可在3~7天内自愈,一般不会超过14天。如发现核酸或抗原测试阳性,需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睡眠,密切关注症状变化。

对于轻度感染患儿,如出现发热、咽痛、咳嗽、鼻塞、流涕、咳痰、结膜炎等症状,可居家适当使用退热、镇咳等药物缓解症状,口服有清热解毒效用的中成药预防炎症加重。

用药后如上述症状仍明显加重,如出现持续高热(高于38.5°,超过3天)、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或者肿瘤原有症状加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新冠病毒感染的肿瘤患儿何时重启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新冠病毒感染的肿瘤患儿在相关症状完全缓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间隔24小时),可考虑重启抗肿瘤治疗,但需要根据患儿的治疗指征、目的及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讨论。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2022.3版)》针对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新冠感染严重程度人群进行了分层管理。

那肿瘤患儿如何预防呢?

如果患儿在肿瘤基础上再感染新冠,那临床诊疗将更麻烦。所以最重要的是,每位肿瘤患者都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尽可能减少新冠病毒的暴露风险。

疫苗接种是最重要的防护措施,考虑到肿瘤患儿暂时不能接种疫苗,通过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周围的人时常做检测(如抗原自测)等措施来降低感染几率非常必要。其中抗原检测的结果与传染性高度相关,经常与孩子接触的家长及其他照顾者可以考虑通过症状监测+抗原检测的方式,降低将病毒传染给患儿的风险。

此外,家长接种疫苗也是为孩子构建免疫防护墙的有效方式之一,鼓励家长应完成全程接种。

总之,儿童肿瘤患者确实要面对更高的重症新冠感染风险,但如今的疫苗也能帮助他们减少这种风险,再加上其它防护感染的措施,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平安度过疫情、健康成长。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