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先生今年36岁,半年前开始出现反复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经过肠镜检查发现在大肠的两个不同部位分别长了肿瘤,诊断为多原发结肠癌,最终通过手术对这两处肿块进行了完整的根治性切除,术后恢复顺利。
然而,手术后一直照顾陆先生的母亲却突然出现了大量便血、头晕的症状,她自己认为是近期因为照顾陆先生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引起的,不肯做进一步的检查,但是在医生反复劝说下,进行了肠镜和血检,结果发现严重的贫血,而且大肠里也长了肿瘤!原来母亲几个月前就已经出现大便发黑的症状,却一直没有重视。
陆先生告诉专家们,他的外公是因为胃癌去世的,舅舅也是前几年刚确诊结肠癌。所幸母子二人都没有发现远处转移,并都顺利进行了根治性肿瘤切除手术。
术后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母子二人的肿瘤均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这一类型,存在相同的错配修复蛋白缺失。医生告诉陆先生,他们得的大肠癌,考虑是一类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特殊类型,叫做林奇综合征,建议他们的直系亲属都进行大肠癌相关的筛查,以预防或早期发现肿瘤。
今天,新华君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遗传性大肠癌"和"林奇综合征"
结直肠癌会遗传吗?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基因表达及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但这些基因改变并不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能够将癌症易感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并最终形成结直肠癌的比例不足10%,而这一部分有显著家族遗传倾向的肠癌类型就是我们所说的“遗传性结直肠癌”。
然而,还有约20%肠癌患者也有肠癌家族史,即他们的一级亲属 (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病史,但是找不到明确的可以遗传的致癌基因,但其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无癌症家族史人群的 2~3 倍,被称为“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这种类型结直肠癌可能与家族成员共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或者是未被发现的致病基因有关。
什么是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3%。是由DNA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致病性胚系突变和表达沉默引起的,具有高度的遗传性。MMR 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修复细胞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当它们出现了问题,会导致 DNA 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修复,最终引起细胞发生癌变。
和散发性大肠癌(非遗传肠癌)所不同的是,林奇综合征具有如下特征:
①发病年龄早,中位年龄约为44岁,其从腺瘤发展到腺癌所需时间较短,正常人由腺瘤发展至腺癌需时8~10年,而林奇综合征患者仅需2~3年;
②近段结肠多见;
③多原发大肠癌明显增多;
④肠外恶性肿瘤发生率高,同时性和异时性多原发癌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肝内胆管癌、泌尿系肿瘤和皮肤癌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⑤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常见,且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样细胞的聚集;
⑥垂直遗传和家族聚集;
⑦多呈膨胀性生长,预后较好。
如果家系中至少有2人病理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且其中有2人为父母与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的关系(一级血亲),并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需要怀疑林奇综合征,林奇确诊需要检测胚系基因突变。
①至少1例为多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包括腺瘤);
②至少 1例结直肠癌发病年龄<50岁;
③家系中至少1 例患林奇综合征相关大肠外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小肠癌、尿路上皮癌、神经系统肿瘤、皮肤肿瘤等)。
林奇家庭成员该如何筛查?
随着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指南指出,对于普通人群50岁起建议进行大肠癌筛查,至少包括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检测,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而如果有条件建议直接进行肠镜筛查。有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40岁起就进行大肠癌筛查。
如果诊断为林奇综合征家系,那么家系中确诊患者的直系亲属,建议从20~25岁开始,每1~2年检查肠镜。如果家族中有人发病年龄更早,建议从家族中CRC的最早发病年龄提前5~10年开始行结肠镜检查。
作者:新华医院肛肠外科 宋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