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头or扁头?宝宝的头型问题,家长们千万不能忽视!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7日 浏览次数:19966

在老一辈的眼中,宝宝得要睡成“扁头“,这样才有福气,只要宝宝歪头睡,立马就要掰正。不同年代对头型的审美不尽相同,所以到底“扁头”好还是“圆头”好呢?

"扁头"是什么?

“扁头“在医学中被称为扁头综合征 (flat head syndrome) ,是指婴儿头骨发生不同程度的扁平畸形,多由产前或者产后的机械变形力作用于婴儿的枕骨所导致的颅骨不对称以及由此带来的婴儿机能损伤

如何判断宝宝头型是否正常?

正常头型:头顶长度约为头顶宽度的4/3倍。

扁头:头部宽度可能大于长度,后脑勺扁平。

斜头:后脑勺的一侧扁平。

舟状头:头部又长又窄。

为什么宝宝会“扁头”?

1、头部移动限制:在头骨生长期间,宝宝始终或经常朝一个方向睡;宝宝存在疾病限制头部移动。

2、生长发育因素:早产儿、发育迟缓或运动发育落后的婴儿,头部重量和颈部力量不成比例,尤其早产儿的头骨比普通新生儿更软,很容易造成头骨变形。早产儿往往大动作发育也比较慢,进一步增加了头骨变形的风险。

3、宫内因素:多胎妊娠、宫内拥挤、使用产钳、真空胎头吸引、难产等。

4、遗传因素:与家庭成员头型相似。

如何避免宝宝出现头型异常?

最根本的方法,即避免头骨的局部受压过多,让头骨均匀受压。

1、睡姿指导:经常变换宝宝睡姿和颅骨受力位置,无论是睡眠和清醒状态下,注意多将宝宝头颅凸起部位与床垫接触;偏好仰卧位的宝宝,清醒时适当增加俯卧时间。

2、倡导“肚皮时间”:宝宝俯卧在家长肚皮上皮肤亲密接触、玩耍。出院回家后第1天就鼓励家长亲或照护者在宝宝清醒时执行,每天2~3次,每次3~5min。“肚皮时间”可以使宝宝的仰卧位姿势问歇性中断,家长通过有意的声音、玩具、游戏等逗引宝宝多转向头部,增加宝宝颈部活动范围,避免头部定位偏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对单侧姿势偏好:为降低单侧姿势偏好的风险,建议母乳、奶瓶喂养过程中双侧更换,长时间住院过程中更换床的头尾朝向;玩具、台灯双侧轮流放置;宝宝清醒期在非姿势偏好侧使用有声音的或者色彩鲜艳的玩具刺激等。

4、改变宝宝枕头:选择合适的枕头,使宝宝的枕骨睡在一个凹面,而不是平面上。研究表明新型定型枕对住院期间早中期早产儿扁头综合征的预防有良好的效果。

总之,想要让宝宝拥有完美头型,需要家长多从宝宝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游戏方式入手去做改善。对于有特殊疾病(如斜颈、头骨早闭等),或者头型异常特别严重的孩子,应该尽早通过医学手段进行矫正才能保证良好的效果。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