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小美还是被人羡慕的天选之子,姨妈来得那叫一个“无痛且爽气”。不曾想这几年被痛经突然找上了门,止痛药无奈成为了包中必备。
但是,想不到最近痛经越来越厉害了,连止痛药也不灵光了,实在没办法,小美只好去看妇科。医生听了她的描述,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种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那么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呢?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的一种疾病。
内异症是具有激素依赖性的良性疾病,但具有恶性行为,可发生种植、侵袭及远处转移,少数人可发生癌变。
异位的内膜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卵巢和宫骶韧带,也可以侵犯到身体其他的任何部位,如脐、膀胱、肺等,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
生育期是内异症高发时段,76%发生在25-45岁,近些年发生率明显上升,可能与剖宫产、人流及宫腹腔操作增加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江湖中流传最广的是三个传说:第一个是种植学说,比如经血逆流到盆腹腔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第二个和第三个是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和诱导学说,这就有点深奥了,而且目前这两个学说的成立还仅限于动物水平上。
如果妈妈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孩子会不会也得呢?
可能,但未必。目前研究发现患者一级亲属发病风险是无家族史者的7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类型
卵巢型内异症;
腹膜型内异症;
深部浸润型内异症;
其他(瘢痕内异症或其他远处内异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
疼痛是EMT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和痛经,典型症状是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不孕,EMT患者比率可达到40%;
性交不适或疼痛,月经前更明显;
月经异常,15%-30%患者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或经前期点滴出血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生育期女性有进行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妇科检查扪及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或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可初步诊断。
影像学如超声及盆腔MRI可协助诊断;CA125有助于监测病情、评估疗效或预测复发。
如果要确诊,还需要腹腔镜检查后病理诊断。
虽然我没证据,但我相信江湖传言,生完孩子这个病就好了,不用管它,是不是这样呢?
可能,但未必。能不能好不能看命,建议该用药用药,该用刀用刀。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
个体化: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进行治疗。
目标:缩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
那么多种药,我该用哪种呢?
个体化,还是强调个体化!新华有优秀专家供您咨询,欢迎面诊。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会不会复发呢?
易复发!易复发!易复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以务必
与您的主诊医生制定长期管理计划。
一般人怎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呢?
难!内异症病因不明,预防困难!尽量减少宫腔手术操作;高发家族,可口服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