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学期以来,各大医院儿科都迎来就诊小高峰,儿童感染性发热、咳嗽病人数量明显增多。
其中,大部分小患儿以甲流、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为主,也有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的散发。
孩子每咳一下,家长的心也跟着吊起来,可千万别是【肺炎】呀!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明明只是一个小感冒,怎么就发展成肺炎,甚至重症肺炎呢?
家长为何“谈肺炎色变”?
统计学显示,肺炎是世界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因肺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约占该年龄段儿童死亡总数的20%,每年约有200万儿童死于重症肺炎,平均每15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肺炎。这么高的死亡率,难怪家长们对肺炎如此防备。
当患儿出现严重的通换气功能障碍或肺内外并发症时,即为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病死率高,并可遗留后遗症,需及早识别,2月龄-5岁以下儿童,需在家庭、门急诊进行快速临床评估,以便门急诊和院前阶段存在潜性风险的肺炎危重症患儿早期识别出来,可使用WHO标准。
即出现下胸壁吸气性凹陷,鼻翼煽动或呻吟之一的表现者为重症肺炎;出现中心性紫绀,严重呼吸窘迫,拒食或脱水征,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惊厥)之一表现者,为极重肺炎。病情严重程度需根据年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评估。
重症肺炎的患儿会安排到ICU进行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脏器支持(呼吸支持,心功能支持,胃肠道功能支持,DIC治疗,休克治疗,肾功能保护,营养支持,脑保护)免疫调控,对机体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监护,重症肺炎患儿如果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且常规机械通气不能改善,可以使用体外膜肺(ECMO)。
什么情况需及时就诊?
我们无法预知进入宝宝体内的是哪一种病毒,无法知道宝宝的免疫系统能否打败病原体,因此,及早就医尤为重要。
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可能是肺炎,需要及早就诊?
肺炎发热程度不一,多数高热,咳嗽具有相对识别特点,呈阵发性,常剧烈,甚至影响吃饭、睡眠,早期多为干咳,后期可咳嗽带痰。
如果孩子反复高热不退(>39°C)超过3~5天,出现剧烈的阵发性干咳,需要警惕是否发生肺炎支原体肺炎,要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断(验血和胸片检查)与治疗。
此外,低龄儿童或者重症儿童,可出现喘息、呼吸增快(气促)或呼吸困难,应引起重视。家长可以通过数呼吸次数辨别孩子是否出现呼吸增快。
具体方式为:在孩子平静状态下,当小于两个月的孩子每分钟呼吸超过60次,两个月到1岁的孩子超过50次,1至5岁的孩子超过40次时,则考虑呼吸增快或气促。喘息表现为喉中出现“咝咝声或哨声或笛声”。
警惕重症肺炎:如果孩子出现口唇青紫、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反复呕吐、不能进食饮水、大汗淋漓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体温多高算发烧?宝宝体温量对了吗?
体温该这样测↓↓↓
体温只是参考,症状和精神状态更重要
每个部位都有各自正常的温度范围,各自比较即可,不同孩子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没有比较的意义。各位家长带孩子就医的时候只需要告诉医生「我给孩子量的是某某部位,多少度」就可以了,不需要加减,否则会影响医生的判断哦!
如何在秋冬远离肺炎?
想要远离肺炎,需要预防为主,六大预防攻略请牢记!
01 勤洗手:宝宝随时都有可能接触到病原体,可以通过洗手有效的消灭病原体。所以要教会宝宝如何正确洗手,养成规律洗手的好习惯。
02 做好日常防护:尽可能的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如果家属有人感冒或者肺炎,应该尽量不要接触小朋友,自觉带上口罩,接触小朋友之前洗手。
03 远离拥挤人群:公众场合人群密度高,空气不流通,病原体容易聚集,宝宝免疫力不完善,换季抵抗力差,易造成交叉感染,应去人少空气流通的地方。
04 保持室内通风:很多家长对室内通风总是容易忽视,平时应注意每天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05 增强抵抗力:平时多晒太阳,及时增减衣物,多食含有维生素C的的食物营养均衡,保证良好的睡眠,强壮体质。
06 接种疫苗:每年9-10月起接种流感疫苗,防止秋冬季流感高峰的侵袭,因为流感是造成儿童肺炎的重要因素。
稿件来源:上海新华医院儿急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