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人耳的听力在30~40岁就会开始出现下降。
有研究报道 60~75岁的老年人中,听力下降的发病率高达60%。
虽然早期听力下降的症状不明显,但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常导致沟通困难、社会孤立、认知能力下降,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明显降低生活质量。
此外,还会对老年人群的精神、心理、生理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增加社会负担。
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逐渐下降的表现,我们称之为“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或“老年性听力下降”或“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有哪些原因?
老年性耳聋是指因衰老的累积效应引起听觉系统的老化和退变所导致的听力下降,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感觉缺陷。
目前引起老年性耳聋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生活中有些人下降早,有些人下降慢,认为可能与遗传基因、环境噪声因素有关,也可能与个体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肝肾功能不全等相关疾病相关。此外,长期服用耳毒性药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老年性耳聋”有哪些症状?
听力下降:听力下降是其主要的表现。大多表现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双侧耳聋程度基本一致,呈缓慢进行性加重,以轻度至中度的中-高频(2 kHz-8 kHz)听力下降为主。
耳鸣:在听力下降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病程的发展,部分老年性耳聋患者会出现高调的耳鸣声,表现为间歇性性或持续性,严重者影响睡眠,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言语分辨率下降:主要表现为听得见声音,但分辨很困难、理解能力下降。这一症状开始仅出现在特殊环境中,如公共场合、多人同时谈话时,并逐渐加重至与他人面对面交谈时,最终导致其不愿与人交谈,出现孤独现象,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和加剧老年痴呆发病的风险。
重振现象:表现为他人说话低声听不到,但大声时又觉得刺耳。患者往往不愿意在吵闹的环境中生活。
眩晕:部分老年性耳聋患者在听力下降的同时会伴发内耳前庭功能的下降,引起头晕或眩晕的症状,并出现走路不稳,增加跌倒的风险。
“老年性耳聋”该怎么办?
目前对老年性耳聋的确切病理发病机制了解尚不足,在药物治疗方面仍缺乏有效的生物靶点。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方法可以逆转并治愈损伤的听力。
因此,针对老年性耳聋,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助听器选配。双耳选配助听器能提高双耳自身的集音、降噪、增益、定位、平衡功能与融合效果,对提高语言分辨能力有极大的意义。
那么,老年性耳聋患者在选配助听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 老年性耳聋多为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建议双耳均应选配助听器。双耳选配可以改善声源定位能力,提高嘈杂环境中的言语清晰度,改善声音质量,增强立体感,预防单侧听觉疲劳和听觉剥夺现象。
2. 老年性耳聋患者由于分辨能力差,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新事物的接受、处理能力不如从前。因此,初次选配时,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音量由小到大逐步调整、环境由安静到嘈杂逐步过渡,每日佩戴时间由短到长逐步增加。
3. 老年性耳聋患者多伴有耳鸣,使用助听器后,放大环境中的声音能部分甚至全部掩蔽耳鸣。因此,对于放大后还存在耳鸣的患者,可以选择具备耳鸣掩蔽或音乐声耳鸣习服功能的助听器。
4. 针对有重振现象(小声听不到,大声又嫌吵)的老年性耳聋患者,需要配合专业人员进行多次精细调整,再加上老年性耳聋的分辨能力比较差,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在专业人员引导下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