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朵”你了解多少?小小咽鼓管,起到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日 浏览次数:12841

听力学知识!

鼓管是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它起着平衡中耳压力、引流中耳分泌物、防止逆行感染以及阻声的重要作用。功能正常的咽鼓管对于保持耳朵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咽鼓管长度约为3.5厘米,直径约为1.5-2毫米,有两个开口,鼓室口和咽口。咽鼓管内2/3为软骨部,外1/3位骨部。空气由咽口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相同,以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与功能。

咽鼓管的功能与作用

1. 保持中耳压力平衡:鼓室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平衡是维持中耳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调节鼓室内外压力平衡的重要功能由咽鼓管来完成。咽鼓管骨部管腔为开放性的,软骨部具有弹性,一般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吞咽、打哈欠时,咽鼓管咽口瞬间开放,气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当我们在海拔变化或乘坐飞机等情况下,外界气压会发生变化,通过咽鼓管来调节鼓室腔内的气压,使其与外界保持一致,以维持鼓室腔的正常生理功能。

2. 引流中耳分泌物:鼓室腔黏膜以及咽鼓管黏膜产生的黏液可借助咽鼓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将粘液排出至鼻咽部。

3.防止逆行性感染:正常人咽鼓管咽口平时处于闭合状态,仅在吞咽、打哈欠时瞬间开放;咽鼓管软骨部黏膜较厚,表面有皱襞,具有类似于活瓣的作用,加上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可防止鼻咽部的液体、异物等进入鼓室。

4.阻声的作用:正常情况下,闭合状态的咽鼓管可以阻隔讲话、呼吸、心跳等自体的声音经鼻咽腔、咽鼓管而直接传入鼓室。当患者出现出现咽鼓管异常开放时,咽鼓管阻隔作用消失,声波经异常开放的咽鼓管进入鼓室,产生自听过响症状。

特别注意:成年人咽鼓管鼓室口比咽口高约2-2.5厘米,与水平面约呈40°,但儿童的咽鼓管接近水平,而且较为宽,短,故而小儿咽部的感染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这也是儿童易患中耳炎的原因之一。

咽鼓管功能异常可能会引起以下问题

1. 耳闷、耳鸣:由于咽鼓管不能正常开放,导致中耳内压力不平衡,进而引起耳闷、耳鸣等症状。

2. 中耳炎:由于咽鼓管不能正常开放,导致中耳内液体积聚,易于感染,进而引起中耳炎。

3. 自听过响:患者出现出现咽鼓管异常开放时,其讲话时咽鼓管阻隔作用消失,声波经异常开放的咽鼓管进入鼓室,产生自听过响或鼓膜煽动等症状。

咽鼓管不能正常开放怎么办?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置身于高海拔地区或进行快速高度变化(飞机起,降时)的活动时,可采取适当的耳压调节方式,如吞咽、打哈欠、捏鼻鼓气、嚼口香糖等。 

2. 保守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治疗等。常用的药物包括喷鼻剂、抗炎药、抗过敏药等。

3. 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置管术、咽鼓管成形术等。

总的来说,咽鼓管是人体中重要的解剖结构,看起来小小的,作用可真不小。它在人体中维持平衡耳内压力和排除耳内积液的作用。咽鼓管功能正常对于听力也是至关重要。当我们感到耳朵闷堵或乘坐飞机后,听声音像隔着一道墙时或有压力感时,可能与咽鼓管功能异常有关。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耳鼻喉咽喉专业医生,以便得到更专业诊治与治疗。

 

作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贺宽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