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访谈中,家长有时反馈“我孩子很敏感,动不动就内心世界丰富”;也有成人常常感慨,“我挺敏感的,刚好适合这份艺术类工作”。
同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语境里,带来如此不同的感受,让人不禁发问——敏感,到底是好还是坏?
1
敏感是什么?
词典中敏感一词的释义是: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它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关系。
研究者发现,动物和人类会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但对环境的反应性则存在个体差异,有人快有人慢。
在人类生存繁衍中,这些差异的表现同时受基因、神经生理和环境教养的影响,各有优缺点。
有趣的是,一项研究用蒲公英、郁金香和兰花分别比喻低敏感、中敏感和高敏感个体。
敏感性高的个体有易于激发、感觉阈限低、审美敏感、认知加工的深度更大和情绪反应性高的特点。
如果你的孩子同时做多件事时感到苦恼,容易为噪声、强光烦恼,容易感知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温度、亮度、气味、声音等)和微妙之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容易被艺术和音乐深深打动,那么ta可能是一个敏感性高的人。
2
高敏感性是一种消极特质?
不一定!研究者发现,天才儿童比一般智力儿童更有可能对环境刺激做出更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并且,敏感性与创造力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与此同时,临床研究也发现,高敏感性与焦虑、抑郁、外化行为、社交焦虑和不良同伴关系有关。
高敏感性同时与智力水平、创造力和情绪行为问题相关(注意!只是相关而非因果)。
如何理解这些发现?敏感性高的孩子同时对环境的任何线索都足够敏锐。
因此,当环境中出现细微的消极线索或积极线索时,他们会更快感知到,并做出反应。
这一特质犹如一把利刃,很难作出对错、好坏的二元评判,因为它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有效/无效),这取决于使用它的方式。
3
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一个高敏感性的孩子如果对积极、消极线索作出积极的、有效的应对方式,那么他就更可能受惠于这一特质。
如果对积极、消极线索作出消极的应对方式,那么就更可能受困于这一特质。
例如,高敏感性的孩子容易感知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和微妙之处,当朋友对自己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有的孩子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的孩子则采取退缩回避、被动攻击、多思多虑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在面临课业压力增大的环境变化时,ta们也倾向于把这一变化感知为消极线索,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如用睡觉的方式逃避、自卑自怜、认为自己无能、自暴自弃,导致处于成绩下降、难以适应学校环境的困境。
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能理智地应付困境、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不责怪自己等。
如果你的孩子恰好获得了“高敏感性”的装备,不要窃喜,也勿慌张,学习、实践积极的应对方式,把这个装备调试成一把善其事的利器吧!
想了解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可以在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团体治疗中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Lionetti F , Aron A , Aron E N ,et al.Dandelions, tulips and orchids: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low-sensitive, medium-sensitive and high-sensitive individuals[J].Transl Psychiatry, 2018, 8(1):24.
Francesca, Lionetti, Massimiliano,et al.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ffect: A meta-analysis - ScienceDirect[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19, 81:138-152.
编写: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 刘津君
审改: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 张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