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试管”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从促排卵到取卵、取精、体外授精,再到胚胎移植、着床等环节,就像一次次闯关,过程中充斥着渴望、紧张、愧疚。
随着上海等多地探索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以后,逐渐被“看见”的不育群体备受关注。
在新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每天前来咨询和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每年都有很多家庭通过生殖辅助技术迎来了珍贵而迟来的生命礼物。
“第三代试管婴儿是目前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重点,反复种植失败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点。”生殖医学中心主任王文娟坦言,生殖专家们正在不停突破中。
而在“焕新”的求子之路上,新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也正在不断扩大科室诊疗区域,改善诊疗区域环境,更注重保障就诊者隐私。
打破遗传病“魔咒”的困扰
如何打破遗传病“魔咒”的困扰?这是新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一直在努力的破冰方向。
我国每年新增罕见病例约90万例,新华医院一直是罕见病治疗的学霸,是全国罕见病诊疗中心、全国遗传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接诊遗传性疾病最多的医院。
为此,新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一大特色和重点方向,就是帮助这些代谢性遗传病、眼科、耳鼻喉科遗传病、遗传性癌症患者,通过第三代试管助孕治疗,避免了家族致病基因,获得一个健康的宝宝。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将防治出生缺陷的“防火墙”一点点补全、加固。王文娟指出,第三代试管婴儿,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PGD)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的基础上,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活检,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移植遗传学正常或遗传表型正常的胚胎。
PGD技术可以将遗传学检测提早到早期胚胎阶段,避免因胎儿异常进行的选择性流产对妊娠妇女带来的身心伤害,避免遗传病儿的出生,并逐步减少人群中致病基因的携带率。
为求子反复失败的家庭破冰
而在新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被重点关注。
“40岁以下女性在至少3枚优质胚胎而未能实现临床妊娠,就被称为反复种植失败,这是生殖医学临床领域的多发、高发难题。”王文娟指出,反复种植失败病因复杂,涉及母体、男性、胚胎等不同主体和生殖、免疫、妇产、内分泌等多个学科。
新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专门为这部分人群设立了反复胚胎流产及种植失败门诊,从生殖内分泌、生殖免疫、生殖遗传、生殖外科、生育心理等方面,多角度出发,联合其他专业科室,为就诊夫妇进行病案个体化分析、循因治疗,以提高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新华生殖一直贯彻首诊负责制,就诊者的看诊、超声检测、取卵、移植、宫腔镜由一名医生完成。每个胚胎都是Timelapse全程呵护培养。
开设家庭门诊,链接全生命周期健康
下一步,生殖医学中心还将开设家庭门诊,希望夫妻双方共同就诊。各医疗组会对就诊夫妇的整个辅助生殖周期负责,从门诊、手术、随访都由一个团队一跟到底。
另外,还将组建跨学科MDT,以辅助生殖为中心,综合其他专业学科意见,减少就诊者在多个科室或医院间的奔波,集中新华优势力量,闭环治疗。让患者不走出新华,就能获得专业的综合性的诊疗意见。
与其他三甲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相比,新华医院还拥有世界一流的宫内儿科、国内一流的产前诊断、新生儿科以及儿科,生殖医学中心将作为这些优势学科的上游学科,在专注本专业领域的医疗与服务的同时,能够链接下游学科,充分参与并扩充到“千天计划”中,覆盖备孕-助孕-遗传-产科-儿科-成人全生命周期诊疗体系,构建“生命健康从受精卵开始”的科学生育概念。
王文娟的医患记忆
试管婴儿技术诞生以来,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生殖医学中心内,令人感动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试管里的这项技术,带给无数家庭阳光与温暖。
“我看到了生命的诞生,也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作为生殖专家,王文娟一直给足病人们情绪价值,“最后的最后,会遇上一股‘好孕气’”!
让王文娟印象深刻的一位患者,所有的免疫指标,凝血,微量元素,内分泌都在正常范围。但是,在长达六年的求子路上,失败了很多次:自己怀孕生化了3次,宫外孕1次,7次试管婴儿失败,7次宫腔镜检查,1次宫腔镜手术,“这个患者就是感觉没有信心。我给她移植成功了,但是又生化了。”
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王文娟一直在思考,“这位患者宫内环境可能不好,宫腔镜做了很多次应该有炎症或者黏连也该治好了。我当时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她是不是存在子宫内膜容受性或者子宫内膜着床期的问题。但是子宫内内膜容受性没有很好的检测方法,检测的话花费也很多。”
王文娟就想到,给这位患者用序贯移植的办法,就是将两个胚胎或者囊胚移植到宫内,“她是我第一次用序贯移植的患者,当时序贯移植是第3天移植1枚胚胎,第5天移植一枚囊胚。他只有两个囊胚了,等级一般。我跟她沟通后,就第3天,第5天各移植了一枚囊胚,结果她两个胚胎都种植上了,怀了双胞胎, 生了一对龙凤胎。”
这个病人让王文娟感受到很多,一要多学习最新的知识、技术,多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第二个要多思考,多分析;第三要学以致用,根据每个人情况定制一些特别的方法。
王文娟坦言,反复的试管失败,对我们医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是也只有在接受这种挑战之后我们才能把这个疾病机理研究的认识得更清楚,更好的来为患者的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医学能发展。
在王文娟从医生涯碰到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个巧克力囊肿的患者,卵巢功能也不是太好,当时她是已经做了三次移植都没有成功,“我当时就想他除了有一个影响他怀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他会不会有其他的潜在的问题,所以我给他查,后来终于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原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当时就给这位患者一个是用了免疫抑制的药,第二个就给他按照他不孕症,巧克力囊肿的处理,然后促排卵。这位患者最终生了两个男孩子,现在孩子应该是十三四岁了。其实,医生就是在这种过程中把知识运用上去,再更加开阔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医学之路,她的梦想
她的呼吁:除生育意愿不高等社会因素外, “生不出”“生不好”同样是影响生育水平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不孕率从1997年的3.5%提高至2019年的16.4%,2023年将增至18.2%。即平均每7到8对夫妻中就有一对遭遇生育困境,且呈年轻化的趋势。约有20%的不孕不育患者需要人工生殖辅助技术来完成生育意愿,科学助孕,优生优育,守护母婴健康更应引起公众的重视。
面对具有生育需求的夫妇,我们可以利用目前的辅助生殖技术,为他们发现生育困难,解决生育障碍。而面对那些对于生育还充满困惑和犹豫的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我们可以通过科普等途径,为他们建立科学的生育观,消除他们对于生育的误解,积极推动优生优育政策。因为个人的选择,也将成为国家的未来。
信息来源:新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