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外伤、没剧烈运动,12岁男孩腰椎、胸椎多处骨折,为何如此“脆皮”?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6日 浏览次数:4112

每年2月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7000种,尽管单一疾病患病人数少,但罕见病患者总人数却并不少。

据相关统计,中国的罕见病患者人数超过2000万人。

 

近日,新华医院脊柱中心接诊了一位特殊的"脆皮"男孩。

12岁的小明(化名)因腰痛半月来院就诊,检查结果令人吃惊:腰椎第4节(L4)和胸椎第12节(T12)竟然都出现了骨折!

更令人意外的是,小明既没有受过明显外伤,也没有进行过剧烈运动。翻看病历,医生发现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骨折了:3岁时L1骨折,4岁时T12骨折,7岁时复查发现L2也曾骨折过...

X线提示患儿骨密度降低,多节段压缩性改变;MRI提示T12、L4骨折

家长不禁发出灵魂拷问:

为啥我家孩子骨头这么"脆"?

难道是缺钙吗?

 

"瓷娃娃"的真相:成骨不全症

经过详细检查,小明被确诊为成骨不全症,也就是俗称的"瓷娃娃病"。这是一种发病率仅为1/20,000-1/15,000的罕见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胶原蛋白形成缺陷,使得骨骼变得异常脆弱。

想象一下,对这些孩子来说:

一个拥抱可能造成肋骨骨折;

打个喷嚏可能导致脊椎压缩;

弯腰系鞋带都可能引发骨折。

 

不仅如此,成骨不全症还可能带来:

蓝巩膜(眼睛呈现蓝色);

听力下降;

牙齿发育异常;

心肺功能问题。

 

如何识别"瓷娃娃"?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

反复发生骨折;

眼睛呈现不寻常的蓝色;

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

牙齿发育异常;

听力下降。

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早发现、早干预非常重要!

"瓷娃娃"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目前尚无针对成骨不全症病因的有效治疗方法,需要包括骨科、遗传内分泌科、心内科、影像科、口腔科、康复科在内的多学科进行协作,根据患者的年龄、成骨不全类型和严重程度来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针对骨骼病变,现有治疗仅为对症治疗,通过钙剂及维生素D的补充,必要时配合双磷酸盐类等抗骨松药物,旨在增加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率、改善骨畸形、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发生不稳定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出现严重骨骼畸形、活动受限者,需行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

1、抗骨质疏松:平时多进食钙剂丰富的食物,适当补充钙剂;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2、干预生活方式:患儿骨质较为脆弱,需密切加强患儿保护,避免跌倒、磕碰,正确使用支撑物、轮椅等辅助工具。

3、适当加强肌肉功能锻炼,提高肌肉强度,改善身体协调能力;坚持科学的康复锻炼,在必要的保护措施下进行关节伸展、肌肉力量训练、在辅具支持下的行走训练、水疗等。

4、产前诊断:对于有家族史的夫妇,产前需进行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从源头避免“瓷娃娃”的出生。

 

信息来源:新华医院脊柱中心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