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中坚”培训达成“上下共识”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1日 浏览次数:6728

通讯员  邹丽萍

“实现职工价值才能激发动力,加强临床学科人才建设才能提升质量,依靠精细化管理才能增加效益。”这番高度凝练、提纲挈领的话语来自院党委书记唐国瑶在2016年中层干部培训班暨党校第69期培训班上的党建报告。理清了这一年的发展思路,奠定了这一年的发展基调,一年一度的培训班也顺利结束。留给每位参与者更为深刻的除了内容之外,更是医院领导班子直面医院发展问题时的敢于担当,抽丝剥茧分析原因的求真务实,广泛听取各方面声音的民主精神。

院领导的报告中数次谈到医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孙锟院长直击核心:从工作量上看新华仍处于全市前列,可一旦分析病种难度指标,差距立现。发展方式由传统的规模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转变刻不容缓。李劲松副院长和程明副院长的报告则用数据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在政府大力提倡分级诊疗制度的大环境下,医院近年来的业务量虽有增长,但趋势已放缓,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病种监测更是凸显了我院病种结构和疑难程度与规模的不匹配,资源使用效率也不甚理想。

转变之路要如何行进?答案其实呼之欲出,只要把新华这一微环境放到国家的大环境中作对比,便会发现两者显现出高度的相似性。无论国家经济还是医院运营,过去的高增长主要由需求拉动,重点解决市场“有没有”的问题,现在需求平稳,要重点解决供给“好不好”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实现供给和需求在新条件下的对接和平衡。国家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期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变化,将牵引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新华当前要走的改革之路也莫不如是。

孙锟院长把新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归纳为三点:一是改善服务,提升服务附加值;二是学科联合,优化病种结构;三是弯道超车,提升学科科研水平。细究三点方针的核心,亟需科室内部对自己的短板有清醒认识,对未来的发展有明确规划,科室之间达成共识、精诚合作。实际上,部分科室已经领先一步,提前完成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培训班上,以皮肤科、心血管内科、成人骨科和儿童实体肿瘤MDT团队等4个科室代表分享了在充实学科内涵、调整病种结构和多学科诊疗方面的成功经验。见微知著,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发展,除了练好自身的内功之外,还要明白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放眼行业内外。只有共享,才能做到共赢,实现共发展。

孙锟院长提出的“共享、共赢、共发展”的理念极大地触动和启发了参会人员。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是每个分会场热议的焦点,思维碰撞中也贡献了不少优秀的“金点子”。比如,利用学科优势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增强学科竞争力,或为闲置的医疗、科研设备建立内部租赁机制等等。这也正体现了是唐国瑶书记在党建报告中的主题——“激发动力、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报告剖析了改革的深层次动因,医院任何的改革措施想要取得成效,都必须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患者;二是职工。反之,只要始终坚持这两个出发点,医疗业务运行质量和效益自然就随之提升。唐国瑶书记还表示,明确了改革的主线,院党委将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三个层面全面保障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他还指出,培训班是一个以心到心的交流和沟通平台,达到了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共同发展的目的;下一步就是抓紧落实共发展的措施和行动,医院领导班子将形成进一步的分工,分别牵头负责,全面推进医院工作。

感受到整个培训班在临近结束时的士气高昂和跃跃欲试,孙锟院长在总结时充满信心。他说,这一期培训班正处在医院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上,实现了对“强内涵、重实效、创特色、促发展”十二字方针的深刻理解和再次创新,必将载入新华史册。培训班虽然是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但只是改革之路的开始一公里,当我们统一了思想和观念,将激情投入到实现目标中去后,还要看到的是,改革之路的最后一公里才是最艰难的。我们必须以掷地有声、抓铁留痕的磅礴气势,让全体职工发出同一个声音,朝向同一个目标,迈着同一种步伐;相信“共享、共赢、共发展”的理念一定会取得进展,新华发展目标一定能实现。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