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取栓术”--房颤脑栓塞的救星:让夺命小血栓无处遁形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3日 浏览次数:7776

 

近日,导致著名艺术家阎肃因“中风”离世,“中风”一词又再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今天我们就从新华神经外科近日救治的“中风”患者李阿姨聊起。

66岁的李阿姨平日里有房颤病史,长期口服药物“华法林”治疗,生活完全自理。一天早上7点,老伴发现李阿姨没有像往日一样早早起床做早餐,到床边呼唤了几声,李阿姨完全没有反应。家属立即将李阿姨后送至外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李阿姨意识不清,同时还伴右侧肢体瘫痪的症状。老伴向医生提供病史:李阿姨近期曾减量口服华法林,最近一次测凝血常规,提示INR时间不达标。根据患者病史、发病症状及影像资料,接诊医院考虑房颤引起的脑栓塞,目前最新最先进且最佳的治疗手段是为李阿姨立即行“动脉取栓术”,但该医院没有开展此项手术。焦急的家属经过打听了解到,上海新华医院是上海市为数不多的几家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之一,家属立即决定立即转院。接到通知后,急诊医学科与神经外科相互协作,开启绿色通道,用最短的时间将李阿姨送至急诊DSA室行“脑动脉内取栓术”。华续明主任现场指挥,李轶医生将专用的微创器械经患者右侧股动脉送入血管内,直达左大脑中动脉堵塞处,用Solitaire取栓支架将血栓抓住,分三次将栓子全部取出。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发病后神志不清已有5小时的李女士清醒了,瘫痪的右侧肢体也开始能动了。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老伴总算放下了悬着的心。

在病房悉心治疗一周后李阿姨康复出院了。她和老伴儿对治疗结果十分满意。

那让李阿姨命悬一线的“中风”究竟是怎么来的?怎么会与她的“心脏老毛病”有关。原来,房颤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大约为5%,比一般人群高3~5倍,死亡率增高约2倍。老年人中有1/4的脑卒中发生与房颤有关。房颤导致的脑栓塞致残和致死率高,是名符其实的“隐身杀手”。一旦发生脑栓塞,过去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目前最新最先进且最佳的治疗手段是动脉取栓术,手术的方法是将堵塞在脑血管内的心源性栓子取出使血管再通,改变预后。然而,脑动脉内取栓术是一项高端的介入微创治疗,对医疗设备和医师技术要求甚高,受各种因素限制,目前国内能开展血管内介入取栓的医院并不多。深知此项技术的重要,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主任早在两年前就派李轶医师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卒中中心学习此项技术。在李世亭主任及华续明主任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至今我院已成功开展急性脑梗塞的脑动脉取栓治疗五十余例,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