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锟院长任中国综合性医院儿科联盟理事长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0日 浏览次数:8636

记者 新轩 报道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和推动下,全国各地儿科确实获得了相当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一条腿走路。”6月3日,在四川泸州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儿科城际间学术会议”上,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综合性医院儿科联盟理事长、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认为,对于儿科医学的扶持与发展,国家和儿科学界都应参与顶层设计,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搭建起一套更有利于保障中国儿童健康的儿科保障体系。

此前,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上海新华医院牵头完成了全国儿科医生与儿科医疗相关资源的横断面调查(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儿科家底调查。调查中的综合性医院不仅包括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儿科,还包含全国的一二级综合性医院、基层医院等。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到,涵盖一二三级的综合性医院托起了中国儿科医学的网底。”孙锟教授说,“中国儿科是一家,综合性医院儿科、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科等都应获得更好的支撑,让大家各司其职,协同发展。”
基于此,在本次会议上,孙锟教授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罗小平教授共同呼吁,当前儿科的发展应保持4个谨慎:1、谨慎“大规模开建”儿童专科医院。儿童专科医院若批量生产,将引发虹吸效应,其他医疗机构(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儿科将陷入萎缩窘境,存在打破儿科服务网底的危险。2、谨慎成人学科和儿科割裂发展。3、谨慎“儿科服务单层化”。4、谨慎“基层儿科培训精专化”。

在此前一天召开的”中国综合性医院儿科联盟第二次会议”上,各联盟医院共同确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将更多地通过儿科联盟等模式,向基层医院尤其是县以下的医疗机构开展基层儿科医师的培训,出版教科书、制定教育计划、开展青年医生竞赛等项目,让基层儿科医生在本职岗位上获得更多的、更接地气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上海新华医院儿科作为上海市四大儿科医疗中心之一,除了具备强大的儿科临床医疗服务能力外,还拥有上海市儿科研究所、《临床儿科杂志》,承载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教育的使命。2016年,新华医院儿科门急诊人次112余万,出院人数近3万。

未来,上海新华医院将以多学科协作促进儿科学科发展,搭建儿科科研和临床服务平台为儿科医学整体发展提供支撑。与此同时,还将更多地开展基层医院儿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他们对儿科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日益完善综合性医院儿科联盟的辐射能力。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