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3日上午,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隆重召开。表彰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我院神经外科李世亭教授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颅神经疾病发病率高,年发病率0.38%,人群患病率超过3%,在我国有超过5000万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能够治愈的唯一途径,但如何确定减压范围、识别责任血管、确保减压充分、降低岩静脉损伤等难题都尚无定论,治疗不及时导致的失明、耳聋、吞咽困难、面部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世亭教授领衔的团队历经15年,在多项国自然奖金、科委重点项目、国际合作课题等近12个项目基金的资助下,主要围绕颅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延迟缓解理论的研究、发现并建立围手术期电生理监测新技术、创新手术路径与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攻关,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颅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外科治疗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时,项目组主编的全英文专著《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成为了近0年来全球唯一一本系统介绍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专著;牵头制定的《三叉神经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面肌痉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显微血管减压围手术期电生理监测中国专家共识》,成为了国内颅神经疾病规范化诊治与新技术推广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除此以外,项目的创新点还包括:1)率先采用经小脑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2)手术进程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五区减压技术;3)率先采用在Teflon棉与神经或脑干之间置入明胶海绵的方法;4)发现并建立了ZLR波监测技术;5)创立和应用了双重AMR监测技术;6)率先将EMG应用于血管减压手术,第一次解决了减压区域定位的难题;7)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面肌痉挛新的发病机制:交感神经桥接学说;8)完善了面肌痉挛的延迟缓解理论;不仅大大降低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有效率,而且有效提升了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这些成果均系统体现在150余篇SCI论文、10余项授权专利并先后2次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
获奖后的李世亭教授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十九大和“两会”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国际领先水平,聚焦科技创新,努力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