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爱耳日!
3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对外发布一款在线自助测试听力小程序,只需2分钟,人们就可以在家自测听力,以期更多的人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长时间听耳机,声压会集中传递到鼓膜上,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听觉疲劳。更为关键的是,这种长期刺激会使末梢感官器受到损害,导致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
如果戴着耳机睡觉,而且还是侧头压在枕头上,不仅会加重对鼓膜的刺激,还会压迫、损害耳廓。
更为令人忧心的是,一夜失聪只是极端个案,更多人的听力损失是缓慢递增的过程,不容易被人察觉,一般人也不会想到去医院筛查听力。
作为上海市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上海新华医院希望更多听力损失的人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市民仅需关注“上海新华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就医攻略”后即可找到“自测听力”这一初筛辅助工具,花2分钟就能完成评测。
专家们指出,也许这套小程序还没有做到非常精准,但作为初筛辅助工具,它能够非常便捷地提醒公众关心自己的听力健康。
目前,全世界残疾性听力丧失患者人数约4.66亿,占全球人口5%以上,其中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名儿童。世卫组织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
更为严重的是,全球12岁至35岁人群中,近半数(即11亿人)面临丧失听力的风险,因为他们经常戴耳机收听个人电子设备上由音乐播放软件播放的音乐。
除了先天性听力障碍外,健康人在现代生活方式中也面临着较大的听力损失风险。慢性耳部感染或慢性中耳炎、噪音、使用耳毒性药物、年轻相关因素等。但是近年来,随着耳机使用的低龄化、长时间化,让更多的年轻人面临着听力损失的风险。
有人戴一夜耳机,第二天听不见!
上海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军表示,临床中听力损失的年轻病例逐步增多,也发生过戴了一夜耳机,第二天起床就听不见的年轻病患。
杨军说,听力损失若得不到处理,就会带来高额社会成本。这些成本涉及卫生、教育和就业部门,也有与生产力损失有关的各类成本。
上海新华医院此次除了推出在线自助听力测试小程序外,还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
1.上海新华医院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提供全市42天-3月龄婴幼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免费听力学检测。例如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等。每月限额5名。
2.上海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助听器验配中心特设免费助听器验配咨询门诊,提供免费咨询、听力学基本检测(纯音测听及言语测听)、助听器验配服务。每月限额10名。
给喜爱音乐的人们一些“爱的提醒”
1、环境嘈杂时,摘下耳机
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环境嘈杂时,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例如在地铁车厢内。当你发现,音量已经达到上限60%,却依旧听不清时,请不要再调高音量,而是应该摘下耳机,让耳朵休息会儿。
2、长期佩戴,应选头戴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声音接触面积小,对耳蜗内部的压强更大。头戴式耳机声音接触面积大,压强就小一些,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也就更小,也就能减少对听力的损伤。
不过,这并不代表头戴式耳机就能长时间佩戴。为了听力着想,还是尽量少戴耳机为妙。一般,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到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
听力损失者可以从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等装置获益。目前助听器产量不到全球需求的10%,而发展中国家的产量不到3%。据估计,有7200万人可能从听力设备使用中受益。
目前,欧盟是唯一对个人音乐播放设备输出音量作出限制的地区。
有数据显示,90-100分贝会使人的听力受损,100-120分贝使人难以忍受,几分钟就可暂时致聋。
因此,世卫组织也呼吁监管机构和生产厂家确保在智能手机和其他音乐播放器上安装控制音量和收听时长的软件,防止使用者听音乐时间过长或收听时音量过大。
目前,欧盟是唯一对个人音乐播放设备输出音量作出限制的地区,规定播出音量最高为85分贝,设备可调节的音量上限为100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