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获市科委批准立项建设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浏览次数:7297

□ 通讯员 吴江  陈颖伟

2011年度立项建设的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名单于日前揭晓,蔡威教授领衔的“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成为继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之后,新华医院第二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儿童健康不仅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也是我院长期以来致力和关注领域。近三十年来,儿科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儿消化道畸形、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肥胖等消化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儿童的健康状况。在前期工作中,蔡威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已经围绕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发病机制与综合治疗、小儿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儿科病人的合理营养支持、儿童肥胖的综合防治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在儿科消化与营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自2008年以来,“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在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的学科交叉结合中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拥有良好的科研基地和临床支撑,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小儿炎症性肠病与功能性胃肠病;小儿肠功能障碍;儿童肥胖;儿童微量营养素与健康。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为33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博士生导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者20人,占60.6%。45岁以下研究人员占69.6%。专业覆盖小儿外科学、胃肠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儿童营养学、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据蔡威教授介绍,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将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发展和研究的前沿领域,以提升儿童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整合相关优势学科,针对儿童常见的、危害严重的消化道畸形、胃肠道疾病以及发病率逐渐增加的肥胖等营养性疾病,深入开展流行病学、病因学和规范诊疗研究,分析上海市儿童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建立综合的监测体系和防治规范;开展与儿童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的营养素代谢及营养需求量研究;制定儿童肥胖的群体干预方案。同时,将本实验室建成国内外小儿消化与营养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本领域国内领先的人才培养基地,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实验室。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