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成立大会暨儿科临床营养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2日 浏览次数:8498

(通讯员 陆丽娜 姜红)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办,我院和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成立大会暨儿科临床营养论坛”,5月13日下午在科教大楼学术报告厅召开。

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组织部张辉主任宣布了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成立并致辞,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常委曹伟新教授代为宣读主任委员李宁教授的贺信。

儿科学组组长蔡威教授介绍了中国儿科临床营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今后儿科学组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NileshMehta教授,对美国危重儿童的营养支持、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指南的临床实践以及营养支持小组的运作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陈洁教授和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庄思齐教授分别就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和早产儿EUGR(宫外生长迟缓)的营养支持策略做了精彩讲演。

我国的儿科临床营养支持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20余年的发展,肠内外营养支持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日渐得到临床医生的认识和肯定。随着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逐年上升,加上约4-6%的先天出生缺陷发生率,大约每年有超过150万名患儿在生后早期即需要接受医疗,其中大多需要接受营养支持。临床营养、新生儿内科和新生儿外科三个专业协同工作,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制订发行《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和《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以儿科营养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影响力逐渐增强,1999年3月、2005年6月和2008年9月由我院主办的“中美小儿消化与营养专题研讨会”、“新生儿营养支持研讨会”和“第二届小儿消化与营养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相关专业的儿科医生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据蔡威教授介绍,儿科学组将在制订完善指南、推动指南应用规范、积极引领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出努力,并不断加强各专业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影响,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两个层面提高我国的儿科临床营养工作水平,缩短国内外差距。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