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上海耳科学及听力学国际会议暨第十一届听力国际年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4日 浏览次数:7871

院长徐卫国在开幕式上致辞 (戴荣 摄)

以“全球耳聋防治”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耳科学及听力学国际会议暨第十一届听力国际年会,10月22日至24日在我院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耳科学研究所、听力国际中国分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包括WHO全球防聋专家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近五百位耳科学、听力学及听力康复领域的顶尖专家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陈红专、我院院长徐卫国在会上致辞。

本次大会聚焦“全球耳聋防治”主题,会议主要设主题演讲、圆桌讨论及耳科、听力、康复三个分会,就中耳疾病、听觉植入、内耳疾病、听神经瘤、侧颅底疾病、新生儿听力筛查、听觉康复及助听器验配服务、国家及地区防聋、临床听力学进展、遗传性听力损失、听觉言语康复技术及评估等专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演讲嘉宾和参会者交流了近年来耳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技术及经验;介绍了各国听力学发展方向和现状;并探讨了听力康复服务中的专业技术;并通过圆桌会议与代表就目前焦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上海交大耳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王正敏院士作了“中国耳外科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演讲,向国外同行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的喜人成果。

作为第十一届听力国际年会,本次会议从更高更广层面探讨了全球防聋治聋工作以及我国相关事业的现状。来自印尼的听力国际主席Hendarto Hendarmin教授、英国的WHO官员AndrewSmith教授介绍了全球听力损伤的负担及对策;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韩德民教授和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胡向阳主任分别作了“中国听力学的现状及展望”及“中国聋儿康复事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主题发言。之后的分会演讲中,专家及代表还就转化医学在听力学的应用现状、聋病基因筛查技术的临床运用等当今国际热点展开了相关讨论;并就亲子教育、听-口语教育,人工耳蜗康复评估体系等康复专题进行了经验交流。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上海交通大学耳科学研究所成立两周年庆典仪式,上海市教委薛明扬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我院徐卫国院长等领导和与会专家代表共同参加了仪式。

上海交通大学耳科学研究所自2008年10月成立以来,致力于先天性耳聋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VA)耳聋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并克隆了可以导致EVA耳聋的又一个致病基因KCNJ10,其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非常可能是导致EVA耳聋的最直接原因。研究所在上海地区首次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服务项目,同时在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诊治、听神经瘤的发病机制和手术策略、听觉植入的临床应用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梁  冰)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