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儿科医学家、教育家,儿童保健事业奠基人,国家级终身教授,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主任、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郭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25日上午11时32分逝世,享年102岁。
郭迪,1911年1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的一个中医儒医家庭。幼时在家乡旧制小学念书,1924年到上海复旦中学初中三年级插班,次年升入新创办的复旦大学实验中学理科。1927年,抱着工业救国的模糊愿望,中学未毕业就大胆投考交通大学电机系,并被破格录取,时年16岁。后因发觉体质不适应一些实习课程的要求,入学两年后转入圣约翰大学医预科二年级,1930年升入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本科,于1935年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的当年,由医学院推荐,自费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进修儿科学,1937年获医学科学(儿科)硕士学位。回国后正逢抗日战争爆发,即投入上海红十字救护医院的伤员救护工作和皖寿森难童收容所的保健工作。1938年起在上海开设儿科诊所,并先后兼任同仁、仁济等医院主治医师、主任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儿科讲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等院校基础上成立,郭迪教授第一批响应号召放弃私人开业参加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建设,先后在仁济医院和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儿科任职。1955年被委以儿科系、儿科学基础教研室的重要职务。1956年郭迪教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至1959年郭迪教授被选派到苏联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进修。1963年夏被国家派往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及儿童医院讲学。1977年先后被任命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第二主任、主任;1978年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成立,先后被任命兼任第二所长、所长。1983年退居二线,但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郭迪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60余年。他是我国儿科医学事业先行者之一,其学识、造诣深得国内外同道的敬仰。
郭迪教授为人正直,品德高尚高风亮节,堪称楷模。他以服务患儿为乐。在解放前他开业行医时期,他的患儿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贫穷人家,他们希望儿女得到医疗照顾但无力负担高昂的费用,郭迪教授常减免他们的医疗费用,他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助人为乐的美德广为病家传颂。“文革”后期他亲自带领学生下乡巡回医疗。他不顾年事已高,每天坚持巡诊,甘当“赤脚医生”,深得当地百姓的信任。有一次,一位农民老妈妈急性粪便嵌塞,他用自己的茶匙挖出了粪块,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郭迪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他是一名儿科医生,但他对心理学、机械电子学、地理学等学科都有很深的了解。他渊博的知识来自勤奋而严谨的治学。他爱书如命,惜时如金,博览群书是他最大的爱好。郭迪教授是我们国家第一批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的学生许多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他的弟子遍布海内外。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他的学生难当。若请他审校一篇综述文章,必须附上所有参考文献的复印件;请他审改一篇论文必须附上所有的原始资料。他往往能从文献中发现一些学生不曾注意的重要论点;往往能从原始资料中发现一些学生尚未注意的新结果。每篇文章经他逐字逐句、一丝不苟的修改和润色,往往从立意到措辞都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有些学生虽已是颇有成就的教授,仍有请他修改每一篇文章的习惯,而他总是乐此不疲。作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先驱者,郭迪教授不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也同样重视本科医学生的培养。他始终认为,要满足对儿科医疗事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仅靠少数专家不行,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儿科医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因此,年逾古稀的他至今仍活跃在儿科系的讲台上。教学计划中每年分配他给上课的题目都是一样的,但他每次讲授都能结合最新的文献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年年都有新内容。
郭迪教授潜心科研,成果丰硕;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作为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开拓者,郭迪教授认为,为了扭转部分儿科医生只重视医疗不重视保健的偏见,必须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他科研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令晚辈们佩服不已。早在拨乱反正的1978年,他积极呼吁为心理测验正名,他的意见得到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他首先协调了一项全国性的心理测验研究,为后来发育和行为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儿童锌营养的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小儿中70%血锌过低,以锌剂治疗能加速这部分小儿的体重和身高增长。这一研究工作荣获卫生部科研成果乙等奖。他在国内首先创立图片词汇测验,并证明了该法应用于小儿心理测试的实际意义。他作为WHO儿童体格生长和社会心里发育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在WHO的资助下,协调和组织了一项全国性的儿童的生长发育调查,并通过调查研制出“儿童生长发育保健卡”在全国推广应用。这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得到了WHO和各国专家、顾问和官员的高度评价,并被国外的有关教科书引用。80年代,郭迪教授以临床科学家的敏锐眼光,预见到我国这一新兴工业化社会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率先在国内进行儿童铅中毒的系列研究。经过10年的科研工作累积,使他指导的研究小组的科研水平保持在世界前列,也为新形势下我国儿童保健的深入开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1978年以来,他曾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儿科分册》、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儿科系教材《小儿内科学》、全国试用三年制医学院校教材《儿科学》(南方版)、上海市医学院校教材《儿科学》等教科书。此外还主编《儿科疾病鉴别诊断》、《儿科学基础和临床》、《基础儿科学》和《儿科手册》等在儿科学界颇有影响的专著和高级参考书。
1977年以来郭迪教授曾获得多种荣誉称号和奖励,如1977年被评为上海先进科技工作者;1985年被聘为中国红十字会荣誉会员,同年获卫生部妇幼卫生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988年获上海市“六一”育苗奖;1990年获国家教委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荣誉证书;1991年获国务院医疗卫生突出贡献特殊津贴;1993年获上海市高教局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年获卫生部中加儿童健康基金会诸福棠奖等光荣称号。他当之无愧,他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工作者,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原文刊登于《中华儿科杂志》1997年8月第35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