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已渗透到医教研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之中,成为体现医院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改革的动机和目的集中指向了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看病的便捷性是缓解看病难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群众看病的便捷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程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所专业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集医教研和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近几年来,新华医院大力推进改革与创新,更加深切认识到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数字化医院发展的新战略。
医院信息化建设大提速
在信息化建设中,我院已建成并成熟应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LIS、电子病历(EMR)、医院整体管理运营系统(HRP)、服务总线(ESB)等系统;建成300平米的标准化、现代化机房;拥有数十台性能稳定的服务器,为医院业务的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建设从硬件到软件、从医疗到服务,从临床到管理,从医院到区域,全方位覆盖“医、教、研、人、财、物”各方面,形成了立体纵深的信息化体系。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所带来的新气象是全方位的。病人、医生、护士、医院的管理者从不同角度都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以病人为中心的便民服务应用
2008年10月,我院按照“环境设施现代化、门诊管理信息化、服务流程人性化”的要求,建立了上海市市级综合医院中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多功能的便民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该中心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四大便民服务应用:综合预约系统、先诊疗后付费系统、一站式付费系统和自助检验报告查询系统。比如一站式付费系统,病人在便民服务大厅通过导医人员的帮助进行快速自助挂号,挂号的费用是在看病结束后与药费、检查费等一并结算,这样避免病人多次排队缴费,减少了等待时间。便民信息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病人看病的效率、改善了就医环境。和过去相比,在新华医院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应用
最早的医院信息化主要解决的是收费问题,而临床信息系统则是现在和将来医院信息化的核心应用。
我院近年重点打造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实现计算机化医嘱录入,医嘱执行的闭环管理等。系统的应用覆盖从临床医生下达医嘱开始,到护士确认,以及医嘱信息相继传递到各个执行部门(如:药房、检验检查科室),执行医嘱,直到最后完成医嘱,实现医疗数据的闭环管理。临床信息系统的深化使用与传统医疗方式相比,实现了数据的有效利用,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给医院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变革。比如,医生可以在权限允许的条件下了解病人过去的病历、用药情况,医生能第一时间拿到病人的检查、检验结果等内容,可以方便地对某类病人使用某种药物产生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在医生开医嘱中,系统自动给予用药、临床路径等提示。毫无疑问,这些为高效、准确地医疗创造了技术条件,同时为医院的科研与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宝贵资源。
积极推进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
在分别构建完善不同的信息系统基础上,我院开始投入较多精力对系统进行集成化、一体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相对传统建设模式相比,存在一个巨大的优势,即数据可以方便地实现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目前新华医院初步建立了以ESB平台为主的数据交换中心,医院主要业务系统(HIS、LIS、PACS)等都可以进行信息互联互通,便于实现医嘱全流程闭环管理。形象地说,集成化之前,数据分散在不同架构、不同组织、不同系统中,比如临床的信息,门诊量、病情信息、用药情况等很难及时有效地被管理层决策者掌握,从而为管理造成了障碍;集成化之后,真正把数据还给医院,形成医院系统自有财产,医院便可以决定数据的流转了。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我院目前正在朝如何合理有效应用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进行探索和研究,最终形成对临床有意义、对管理决策有帮助的有力支撑。
努力提升IT服务与管理水平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医院日常管理和医疗过程的依靠和支撑,所以信息系统的稳定是第一位的。
我院在信息服务与管理中一直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硬件的选择上、系统的配置上、人员的管理上都首先考虑稳定性。为有效保障稳定性,对信息服务与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提升,由原来完全自管模式转变为托管模式,将部分占用相当多人力和时间的信息系统故障维修工作委托给专业第三方,构建了基于统一服务响应中心的新华医院内部客户综合申告受理平台“HelpDesk”,它提供信息系统故障申告和受理的一站式服务。例如医院里任何地点的计算机、打印机、办公软件、自动取号、卡机等终端软硬件发生故障,都可以拨打一个号码(6325)通过该平台得到及时、专业的维护工作,确保医院系统的正常工作。
众所周知,医院信息化系统是十分庞大和复杂的,其数据量、耗能等与日俱增。新华医院拥有大型服务器50多台,终端电脑与医生护士工作站2000多台,随着医疗保健综合楼的投入使用和小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的陆续建成,服务器与终端设备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规模的庞大带来的问题是显著的:设备资源应用有浪费、管理工作量和难度大、耗电量巨大等。因而,我院较早地开展了信息系统的“绿色化”建设,通过服务器与桌面的虚拟化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设备资源利用率,减少辐射和散热、减少耗电量。例如,以每台服务器(4U服务器1000W功耗)运行25台虚拟机的情况计算,每年可节电约16万度。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了信息系统的节能减排,大大降低了医院的IT运行成本。
桌面虚拟化目前也在试点,试点成功后将逐渐推广到全院。基于桌面虚拟化的瘦客户机能耗更小,辐射更低,信息更安全。也为医院医生、护士的移动办公打下基础。
重视信息学科建设与发展
医学信息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性学科,迅速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医学。许多过去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今天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成为现实。医院近年来在保证日常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的基础上,承接了不少重点信息学科研项目,产生了大量研究论文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成果。例如,在特大型城市居民全程健康协同服务研究中,新华构建了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示范平台。学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医院发展的直观表现,新华医院的信息发展视野从实施转向学科,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医院发展的蓬勃和雄心。
未来展望
按照“十二五”医院信息化总体规划,新华医院将逐步建成信息化示范医院,将能够为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更能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新华医院已经着手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包括移动医疗、远程诊疗、临床决策等先进的医疗信息化应用,深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移动办公,提供医患互动、智能提醒、无缝服务等贴心服务,力争打造一流的数字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