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崔颖 解雯赟
【编者按】
在整形外科领域,大家更多看到的是成人美容整形,对小儿整形知之甚少。就算是专业人员,从事小儿整形的医生也不多。许多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存在先天性畸形,却求医无门。针对这一现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欧阳天祥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看见自己的孩子存在先天性畸形,家长特别着急,想早点做手术,又担心小儿体质吃不消,还要担心麻醉对小孩的影响。而到骨科、手外科以及小儿骨科处咨询打听,得到的答案却不一样,使许多家长不知所措,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路费与精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欧阳天祥教授遗憾地说道:“其实许多家长都不知道,先天小儿畸形其实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 ”
先天小儿畸形是指胎儿出生后身体某部分具有解剖形态结构的异常。先天性畸形大多数形成于胚胎发育的早期,即妊娠初期两个月左右,正是器官发育的重要阶段。目前,广义的先天性畸形概念则包括人类出生时的各种结构畸形、功能缺陷、代谢及行为发育的异常。
欧阳天祥教授表示,先天小儿畸形不妨去小儿整形外科看看。做了近30年整形美容专业的欧阳主任,具备成人整形美容的丰富经验,特别对小儿畸形早期手术方法对发育到成人的利和弊有循证医学的经验,更能为患儿作出更全面的治疗设想。另外,不同的先天性畸形,因程度不同,病情的发展和急缓不同,小儿的身体状况、小儿专业麻醉护理等水平的差异,整形的时机也确有不同。
【专家名片】 欧阳天祥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理事、泛亚面部整形美容外科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美容学分会美容外科专业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微创抗衰老亚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整形重建与美容外科学会 (IPRAS)会员、上海市整形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上海市美容督查专家、上海市激光医学督查专家、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国医学美容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及《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委。
擅长:1、各种复杂的新生儿及小儿先天性畸形整形;2、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综合特色治疗;3、各种微创美容手术,修复疑难失败美容病例;4、乳房畸形整形与美容;5、疤痕及创伤晚期畸形修复;6、难治性创面修复、体表肿瘤切除美容修复;7、性器官畸形与再造。
身体篇
小豆豆,21个月的小男孩。出生时就伴有先天性分裂手畸形,俗称“龙虾钳”。两只肉乎乎的小手掌从中间纵向劈开,左手4个手指,右手4个手指,且第一和第二指完全粘连,没有大拇指。并在一起的手指没有力量,像橡皮一样软绵绵,平时靠两个手掌间的裂缝像钳子一样“夹”东西。虽然小豆豆聪明可爱又懂事,可是每当他听到大人说“握握手”时,总是立刻把手放在身后;逗他玩的时候给他玩具,他也不愿意伸手接;吃东西要爸爸妈妈拿在手里一口一口喂,无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用手画画,没办法折纸,拿不住勺子,更不愿意去托儿所。手部畸形已经让这只有21个月的小男孩产生了一些社交恐惧心理。
小豆豆的父母更是心里焦急,辗转求医,在各地四处求医,屡屡碰壁。因为是幼儿,很多医院的骨科、手外科及小儿骨科以经验不足、麻醉风险过高而婉拒了他们。在时间、路费与精力都大量消耗的情况下,家属感到了异常的绝望。
思考
长着“龙虾钳”手的男孩
针对小豆豆的病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欧阳天祥教授表示,患者需进行“双手一足三处畸形部位整复”手术。该手术需仔细设计与标记,充分利用自身多余原本废弃的组织,如将多余的脚部皮肤取下转移,游离移植到手指间将并指分离。需要转皮瓣、肌腱松解、筋膜移植修、复关节囊、虎口再造等步骤,在手术中可能会遇到多处血管变异,并指及转位时还需要手指两侧分离,难度确实很大。如果术中出现危象,一旦发生指甲颜色发白、动脉出现痉挛的情况,需立即果断采取措施,如使用活血药物、保温保暖、轻柔按摩等手段,直至恢复血供。
此外,手术后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帮助其手部抬高、制动,密切检测皮瓣血运和指甲颜色变化。小豆豆术后第一天换药时家属非常紧张。当发现手指全部存活,色泽红润,外形像正常可爱的小手时,小豆豆的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
专家特别强调,2岁以内是进行整形手术的重要时机,在此阶段婴幼儿抓握动作发育完成,否则晚期将出现继发性骨融合、僵化、发育不良、手指生长方向改变,从而造成畸形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不良功能定型。然而在此阶段进行整形手术也必须注意保护骨骺与血供,以避免影响手的功能及身心发育。手部的结构精巧细嫩,为小儿手术尤其要求操作精细、创伤小,减少创伤与出血。小儿整形外科需要医生具有精湛的修复与再造技术,具备精良的设备条件,加上麻醉、康复科室的协作,这样才能有利于小儿身心发育,减少疤痕,争取早期功能锻炼。
链接
7大理由,先天畸形应尽早整形
■早做疤痕小。
■小儿越小疼痛越不敏感。
■早做整形对小儿心理发育影响小,家庭和谐。
■皮肤再生能力强,伸展性好。
■代偿能力强,小儿获得运动功能和代偿功能的能力明显比成人强。
■小儿不易形成关节僵直,儿童的固定状态关节在解除固定后,关节功能仍能得到良好的重建。
■小儿在适当时机通过手术的直接改造或利用器械的矫正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只要医疗机构具备医疗、麻醉、护理等小儿整形外科条件,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在小儿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影响发育的畸形均可矫正,小儿畸形早做整形矫正才是明智的选择。
思考
“多拇指”引发自卑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类受各种污染、感染越来越严重,小儿的先天性畸形出现逐渐增多的现象。当孩子出生时比如出现:唇裂、面裂、小眼畸形、小耳、尖头、斜颈、蹼颈等先天性畸形以及小儿容易发生的烧伤和外伤瘢痕畸形时,除了肉体的创伤外,更重要的易使小儿产生心理创伤,还可能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
欧阳天祥教授指出,很多先天性小儿畸形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家长往往担心孩子太小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因此,想等到孩子长大了再给其行手术治疗,其实这种做法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从医学心理学上讲,及时地治疗小儿先天性畸形,既可以减少患儿对手术的负面记忆,又可避免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些后天因素造成对容貌的毁坏,如烫伤疤痕等,因为对外貌的影响,加上传统思想的观念,给患儿的家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觉得在周围人群里抬不起头,从而深居简出,很多家长会尽量减少患儿与其他人的接触,避免患儿生活在歧视的目光中,但这不利于患儿的正常生长。孩子幼年时的经历往往会影响到他成年后的性格发展。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小儿畸形,尽快地进行整形手术,是最最明智的选择。
另对,于患有先天性畸形的孩子,家长在治疗上要积极,但是要尽量避免刺激孩子,还是应该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以免在心灵上留下创伤。
心理篇
强强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和同龄的孩子相比,他显得羞涩和腼腆,总是喜欢把手藏在身后,不愿意给别人看。原来他患有有先天性复拇畸形(多拇指),由于没有在婴儿期得到治疗,虽然不影响生活,但从小看惯了周围异样眼神的他,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为自己的缺陷而感到自卑。
后来,新华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欧阳天祥给他做了复拇畸形矫正术,并在术后进行心理辅导,强强心情逐渐开朗起来了。术后随访的时候,他见到人就会露出微笑,虽然还带着羞涩,但没有了先前的自卑感。
链接
父母也该调整心态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得到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一旦出生的孩子有先天性畸形,父母心中的震惊、失望、焦虑、愧疚会相互交织,极度的内心痛苦和煎熬势必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然而父母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作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应该如何正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
克服怕被嘲笑心理。
害怕畸形患儿遭到别人的嘲笑,这是很多父母非常担心的问题。与其担心,还不如从小培养孩子内在的自信和能力,去面对压力和挫折。父母可以协助孩子发觉他的长处,多给孩子鼓励和赞美,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内心越是强大,就越不容易受到嘲笑的不良影响。
避免补偿心理。
很多患儿父母会因为心疼和愧疚而过多地保护孩子,这样会在无意间剥夺孩子尝试学习的机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自我中心、挫折忍受度低等问题。父母应该尽量保持平常心,把患儿当成健康孩子一样养育,可以多一点关爱,但不要有补偿心理。
简单的放松方法。
如果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可以试用简单的肌肉放松练习:握紧拳头——放松;伸展五指——放松;提肩向前——放松;耸肩向后——放松。
拓展篇
刚满月的妞妞,是个长得白白胖胖人见人爱的宝宝。一天下午刚刚洗完澡,母亲发现她的两眉之间和颈后部皮肤隐约出现了片状红色斑,哭闹时更加明显。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妈妈,妞妞的这两块红斑,是血管瘤属新生儿焰红痣。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血管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欧阳天祥教授给出了答案。
小议儿童血管瘤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病,在约有5%-10%的婴幼儿出生时就有血管瘤。血管瘤属于先天性疾病,按国际上新的生物学分类,可以分为早期快速生长但大部分能自行消退的真性血管瘤和生长缓慢但逐渐加重不会自行消退的血管畸形。专家给我们分享了以下几种儿童比较常见血管瘤的治疗要点。
新生儿焰红痣
新生儿焰红痣是因为先天性毛细血管壁薄弱,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属于特殊的血管畸形,大部分能够自行消退。一般在生后不久出现边缘不规则的、淡紫色或粉红色斑,压之褪色,哭闹时明显,好发于人体中线如颈项部和眉间。本病女婴发病率较男婴高。新生儿中有23.4%-40.3%发病率。
治疗要点:
大多数红斑在2-3岁内、特别是1岁内红斑会自然消失,不需要特别治疗。残留不消失的红斑可用激光治疗。
鲜红斑痣(亦称葡萄酒色斑)
鲜红斑痣属于血管畸形,发病率为0.3%,无性别差异。表现为扁平、边缘不规则红斑,一般不扩大,发展缓慢,可以发生颜色加深及肥厚改变,对激素治疗无效,从不自然消退,只有治疗才能消退。面部红斑常沿三叉神经分支行走区域。极少患儿合并同侧软脑膜血管畸形,称为Sturge-Weber综合征,表现为病灶性或全身性癫痫。
治疗要点:
小儿早期的鲜红斑痣用激光治疗效果好,紫红或增厚可选用光动力疗法或手术切除病变,可用皮片移植或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或皮肤扩张等方法修复皮肤缺损。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属于静脉畸形。出生已经存在,但部分在1岁后才发现。损害一般较大,缓慢增长,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常常累及口腔、咽颊黏膜处;呈圆形、扁平或不规则形状,为大小不等的、柔软的、高出皮面的隆起青紫肿物,挤压后可缩小,有弹性,瘤体大小可随体位变化。此型血管瘤可发生存在肌肉内,为肌肉海绵状血管瘤,可伴有疼痛。也可发生于内脏,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要点:
应尽早积极治疗,小范围局限的可以手术切除,较大范围可以用具有微创效果的栓塞硬化注射治疗,可以消除血管瘤的疼痛。硬化结合手术治疗可矫正瘤体畸形,且创伤小。
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属于真性血管瘤,婴幼儿的发生率约为1%-4%。女婴多于男婴。大部分在出生后皮肤上见一个淡红色、不高于皮肤的小红点或斑片,以后迅速增大,变厚,高出皮肤,变成鲜红色、表面不光滑,似草莓,亦称草莓状血管瘤。部分表现为皮下快速生长的包块。持续生长6-8个月,经过1-2个月的静止期后,多在8-12个月时进入消退期。一般认为,5岁以内的自然消退率为50%-60%,7岁以内为75%,9岁以内达90%。消退的迹象是血管瘤由鲜红变为暗红或紫红,瘤体张力减低。一般从中央开始,向周围逐渐消退。大部分的血管瘤经过2-5年的消退期而完全消退,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少数残留皮肤改变,如灰白色或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松弛、瘢痕或萎缩。部分巨大的婴幼儿血管瘤还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紫癜,称为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容易出血,可发生在颅脑内和消化道,危及生命,死亡率约40%,因此也称危害性血管瘤。
治疗要点:
根据血管瘤生长快慢、部位及并发症,以早期适当的干预治疗,控制生长为主。尽管大部分血管瘤可自然消退,但是,早期适当的干预治疗不仅有益于控制血管瘤生长,改善儿童外形,还可减轻患儿及家长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在治疗上,儿童请慎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这有可能引起发育不良以及放射区癌变等。家长应和医生配合在众多的治疗手段中选择较合适、较科学的治疗方法。
【阅读延伸】
血管瘤应进行早期适当干预治疗
婴幼儿血管瘤以快速生长、大多数能自然消退为特征。但由于血管瘤早期快速生长向外扩展,使正常皮肤组织受累及,丰富的血供导致局部组织肥厚需进一步整形,血管瘤消退后与正常皮肤肤色不一致,约有10%-30%血管瘤不消退,需要进一步治疗。国外最新统计报道,60%-70%的婴幼儿血管瘤到消退后期,存在残留局部肥厚、色素不均等情况。因此,血管瘤应进行早期适当干预治疗,以控制血管瘤早期病情发展及减少后期并发症。
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应针对不同部位、大小、深浅、生长速度、不同病程、儿童及家长心理等情况,选择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达到医患双方满意效果。
根据血管瘤的不同情况,可选择随访观察、激光、手术、单纯口服普萘洛尔、单纯口服普萘洛尔联合激素等间质注射或栓塞硬化注射治疗等方法。
随访观察:
瘤体小于1厘米,隐蔽,不影响容貌,生长缓慢,或已进入消退期。
激光治疗:
浅表血管瘤小范围、或早期、不重要部位。
手术:
头皮、躯干四肢可切除直接缝合、不能消退者。
单纯口服普萘洛尔联合激素等间质注射或栓塞硬化注射治疗:
对巨大或多发性、或浸润重要器官如在面部五官、腮腺、乳房区、会阴区,影响外观者,可进行口服普萘洛尔同时进行局部激素及MTX间质注射或栓塞硬化注射治疗。
普萘洛尔(俗称心得安)联合局部激素注射能够迅速安全有效治疗严重婴幼儿血管瘤,并减少普萘洛尔剂量以降低其副作用。根据病史、检查及MRI明确血管瘤诊断,确定无先天性心脏病和哮喘,可服 用 低 剂 量 普 萘 洛 尔(0.75-1.0mg/kg),1-2天内进行血管瘤瘤体内激素联合氨甲蝶呤注射。治疗有效即维持开始治疗剂量不变,连续服用15-18月。每隔1-3个月复查血糖及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激素注射治疗,早期能迅速安全控制血管瘤生长并加速消退,副作用明显减少,是治疗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