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会在我院成立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1日 浏览次数:8635

通讯员 陈笋    记者 陆轶铖

10月20日,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我院隆重举行。这是国内首个在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领导下,由儿科心血管医师发起的专门关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专委会,全国40多位知名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学者联合加入。我院党委书记孙锟教授任专委会主任委员,并代表专委会在大会发布《机遇、责任、使命——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会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院长徐卫国到会致辞,他代表新华医院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表示专委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的规范化。

同期举办的还有2012首届中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学术论坛,以及《先天性心脏病诊疗规范及进展》、《儿科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和《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诊断学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国内外知名小儿心血管病专家就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规范以及最新进展作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约为15万,发病率为0.7-0.8%,而每年接受治疗的不足50%,占我国出生重大缺陷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重大疾病。

但长期以来,广大公众对先心病的知晓率和认知度不够,没有对这一疾病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更重要的是目前基层儿科医生也对先心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小儿先心病专业医生严重匮乏。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大部分患者分布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受经济条件所限以及基层儿科医生的认知问题,仍有相当一部分先心病患者未能及时发现和及时诊治,因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对于先心病患儿而言,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治愈的机会就越高。目前,早期筛查先心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超声检查,在上海仅需100多元的检查费用,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过关的医师,许多地区的筛查结果仍不令人满意,有些甚至到成年以后,失去手术机会才发现。

而介入治疗在早期诊治中有着巨大的优势,传统的开胸手术需要深麻醉,要输血,创伤大,术中心脏要停跳,应用体外循环,对胸心肺肾各器官有一定损伤,恢复周期长,术后残留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问题。但目前,全国接受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比率约占12.5%,每年却只有1万例患儿可以接受专业医师的介入治疗,这一缺口仍十分明显。

同时,长期以来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缺乏专门的学术组织也不利于该疾病诊治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虽然成人心血管领域已成立了相应的学组,但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不能等同于成人结构性心脏病,相关的诊疗指南也不能沿用成人的标准。而从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医生也缺乏一个学术交流的专业组织和平台。此次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将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更将为更多的先心病专科医师提供培训及技术规范,将大大促进我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专业的健康发展。

据悉,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会成立后将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先心病工作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会为基础,结合全国各学术机构、医院、医生及社会等多方力量 ,推进我国先心病诊治规范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目前,该专委会已制定了一系列“爱心创造未来行动计划”:协助国内相关先心病管理措施、规范的实施;协助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的建设;更新和修订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编写先天性心脏病诊疗常规;对儿童先心病专科医师,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医院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执行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先心病疾病意识普及与推广;建设专业宣传、交流网站;推动公共政策支持,逐步将先心病介入治疗在全国范围内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并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完善的病人转诊机制;结合社会公益力量,建立爱心基金会;推进先心病诊疗的新技术、新术式、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学术进步等等。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