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陆秋芬 许之民
近日,心内科采用血管内反推力法,成功为一名起搏器感染的高龄患者拔除了植入体内二年的起搏电极。据了解,这是上海地区首例此类手术。
今年82岁的谢老伯,因房颤伴长间歇在两年前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一年半的时候,起搏器囊袋出现感染,为此医生给患者摘除了起搏器,但术后伤口又出现窦道形成,流黄水,经两个月的伤口换药仍然不愈合。心内科对此棘手的疑难病症进行了集体讨论,认为伤口感染已经波及起搏器电极,如果不拔除起搏电极,伤口不可能愈合,甚至会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后果十分严重;但是起搏电极植入了两年,已经与心内膜、上腔静脉粘连严重,如果采用过去血管内直接牵引法拔除电极可能造成电极断掉,残留电极需要胸外科手术取出,这对高龄老人风险更大。
拔除残存心房电极,必须借助特殊工具,采取特殊方法。心内科李毅刚主任决定采用国际上最常用的血管内反推力法拔除电极,手术当天,在胸外科、心超室医生的协助下,以李毅刚主任为首的手术团队各就各位,当切开感染的伤口,发现感染波及整个电极周围,发现电极与心肌组织和上腔静脉均有粘连,拔出有困难,李主任把锁定钢丝送至感染电极的远端后,尝试拔出电极,再用鞘分离锁骨下电极与上腔静脉内膜粘连,经过30分钟的反复尝试,电极的头端终于与心内膜分离,被缓缓地拔出心腔,并通过锁骨下静脉取出,手术圆满成功。
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是常见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处理这类问题多数为保守姑息治疗,即摘除感染的起搏器,一般不拔除电极,因为风险极大,否则只能请胸外科开胸手术取电极,这对患者创伤很大,体弱高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然而对于严重或耐药菌感染,拔除整个起搏系统是彻底消除感染的关键所在,我院心内科目前已经掌握了起搏系统安全微创拔除技术,使得我院在起搏治疗方面更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