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交流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7日 浏览次数:6171

通讯员 戚庭月

由超声诊断科举办的第二期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交流会,3月27日在科教大楼召开。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技术,与CT、MRI增强检查相比,具有实时性、无辐射、可多切面、多角度及重复多次观察等优势,临床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我院超声诊断科常规开展肝、肾等腹腔实质性脏器、甲状腺、乳腺及前列腺等脏器及肿瘤消融治疗后评估的超声造影检查。为了让临床医生进一步加深对该技术的了解,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超声诊断科在2012年成功举办面向本院外科系统超声造影临床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临床交流会主要面向本院内科系统医生,来自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的60余位医师参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杜联芳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文平教授应邀分别介绍了超声造影在甲状腺肿瘤及肝脏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我院内分泌科主任苏青、消化内科主任范建高分别介绍了超声造影在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的临床应用及在我院的开展情况。

大家普遍反映这种院内交流会形式新颖、主题突出,进一步加深了内科临床医生对超声造影检查的了解,有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

 

新闻背景

超声造影:火眼金睛鉴别良恶肿瘤

又称声学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和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出现,超声造影已能有效的增强心肌、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反映和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已成为超声诊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有人把它看作是继二维超声、多普勒和彩色血流成像之后的第三次革命。

超声造影在肝、肾、子宫、乳腺等脏器的临床应用中,已证实在肿瘤的检出和定性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在肝肿瘤数量的诊断方面,超声造影优于常规超声和Spiral CT。尤其在检测1cm以下的亚厘米病灶方面,超声造影的诊断能力可优于或至少与Spiral CT具有同样的敏感性。与CT和MRI相比,超声造影拥有更多的优越性,如安全性好、无过敏反应,实时性,检查费用相对较低。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