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凝聚医院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医院职能部门工作专题调研综述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7日 浏览次数:7771

图为医院职能部门工作调研会现场   摄影/戴荣

33天,29个部门和办公室,刚刚结束的职能部门工作专题调研以平均每天一个部门的速度快速推进着,这样的速度并不代表调研是“走过场”,相反整个过程务实、高效,每场调研会孙锟院长的开场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今天的调研不需要你们详细汇报成绩,而是谈谈你们的工作思路和遇到的困难,需要医院给予什么样的支持。”简短有力、掷地有声,医院组织的这次职能部门调研,就是要听真话实话、解决实际问题,摸清困难,发现空白点,为下一步职能部门架构与功能的转变打好基础。

创新是管理的灵魂

纵观此次调研,“创新”一词的出现频率最高。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压力与运营开支,创新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孙锟院长在调研中多次强调这一点。在他看来,职能部门提出的当前工作中遇到的瓶颈,绝大部分并非真正难以解决,而是缺少创新的思维和寻求突破的精神,只有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摒弃固化的观念,重新审视问题原因,自问以前的做法能不能改变,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者请相关部门协助?换一个立场,换一种思路,相信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事实上,在调研会的现场就因为这种观点和角度的碰撞,激发出了不少新的想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目前关于信息系统各种开发需求的井喷,信息管理部门往往被动应对,调研会上提出不妨向全院员工主动征求意见,按照意见数量进行轻重缓急的区分;又如临床科室反映的科室考核条款繁多,有些甚至自相矛盾,不如以关键业绩指标(KPI)入手,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简化考核方案;再有在对低值耗材的梳理中发现,有不少降低成本的空间,对此借用“自贸区”的创举,整理出一套“低值耗材负面清单”等等不一而足。在调研过程中,这样的点子和建议不胜枚举,让我们感受到了创新思维带来的变化。

队伍是管理的核心

调研会上不少部门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手紧张的问题,管理分工与规范程度的不断提升,也带来了诸如报告、审批、流转、决策等相关事务数量的迅速增长,消耗了一部分的人力资源。对此,调研中院领导一致明确,坚持精简人员、提升效率的原则不变,以内部挖潜为主,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一是要完善管理人员的挂职和轮岗制度,做到“一人多岗”和“一岗多能”,从而建立起灵活变通的人力资源调配机制;二是对部门办事流程进行梳理或再造,保留核心事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形式;三是针对专项工作鼓励以项目团队形式开展,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合度。

副院长兼副书记顾琦静也在调研中特地对队伍建设提出要求,职能部门的工作要做好并不容易,关键在人在队伍,人员队伍的素质素养要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她认为,面对当前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管理队伍首先要发扬敢创新、敢担当的勇气和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要加强自身建设,体现能创新、能担当的智慧和能力,还要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多承担一些职责范围之外的任务,消除工作条块分隔而产生的隔阂,形成合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临床科室服务,为医院发展服务。

沟通是管理的基石

在调研中,吴皓书记从临床的视角对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指出,我们的管理在逐步成熟、规范,经常推出新的制度与流程,这些制度和流程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和要求,需要职能部门向临床科室进行解读和宣传,并在执行过程中听取意见与反馈,对于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希望职能部门能主动去发现、去解决,从而不断改善管理方式,使其更具操作性,更富人性化和更贴合临床实际需求。

吴皓书记指出了一个目前管理工作中非常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是否有效,管理工作较多地关注在贯彻上级部门的要求和达成管理目标上,而在主动倾听临床声音上有所欠缺。实际上许多医务人员愿意向我们管理层反映临床实际情况,也愿意参与到医院管理中来,只是缺少表达意见的机会与场合。正是基于此,“管理创新——新成长”项目正式推出,搭建了一个临床科室与职能部门沟通的平台,围绕医院提出的“强内涵、重实效、创特色、促发展”十二字方针,共同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

管理对于医院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性已毋须赘言,只是重要性如何体现观点各异,众说纷纭,孙锟院长带领下进行的这场专题调研正是时候,使全院上下对于管理的本质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和共识,管理的目的应是传播一种价值、形成一套机制、造就一批人才,这就是核心竞争力,医院的立身之本。有了这样的认知,医院的管理工作如同站在新起点,更多了一份使命感,点滴积累,迎接新的成长。  (院办)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