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术前麻醉:让患儿在妈妈怀中入睡”,像温暖的诗歌一样美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5日 浏览次数:12295

解放日报 黄杨子

摘要

手术再小,对于稚嫩的孩子而言,或许都是一场巨大的恐惧。他们撕心裂肺的哭叫,同样扯痛了父母和医护工作者的心。为此新华医院开展术前麻醉服务,让患儿在妈妈怀中入睡,又在妈妈怀中醒来,“好像只是睡了一觉,一点也不害怕。”

护士阿姨为了缓解患儿紧张情绪,为其表演小节目。


“护士阿姨,这里怎么这么暗?”患有眼底病的小男孩毛毛被推入手术室,在灯火通明的麻醉准备室里怯怯地问着。由于眼部疾病,这些患儿无法很好感知周遭环境的光线,而陌生的手术室让他们的恐惧更深一层。

 

“不用怕,妈妈在这里陪着你。”一边,护士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吸入性麻醉操作的工具;另一边,毛毛躺在妈妈的怀里,耳边是妈妈熟悉的心跳与呢喃。慢慢地,毛毛睡着了,神情安宁。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原本特别担心孩子进手术室时候会大哭大闹,没想到我可以抱着他麻醉,真的很安心。”

 

如今,这样温馨的场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已上演了千余次。自2014年推出首例“术前麻醉:患儿在妈妈怀中入睡”品牌服务后,患儿哭闹率下降了54%,父母在手术室外等待的焦虑度也大幅下降,医患间配合度显著提升。该项目也成为市卫计委日前公布的首批20个医疗服务品牌之一。

 

术前焦虑或导致一生性格障碍

 

数据调查显示,对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患儿而言,围术期是他们要经历的特殊时期,住院、手术都可对身心造成创伤。同时由于疾病的生理痛苦,加之认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差,约有65%的患儿可能发生术前焦虑,其中有50%可能发生术后行为适应不良,如疼痛恢复较慢、饮食情况不佳、睡眠发生障碍等,甚至影响未来的人格发育,导致一生的性格障碍。

 

在新华医院,每年逾2万例的儿科手术量让医护工作者们开始正视这一问题。父母与患儿在手术室分离的那一刻,孩子的哭声刺痛的不仅是父母的心,也是医 护工作者的心。为了让孩子们不再哭泣,为了让家长们眉头不再紧锁,麻醉与重症医学科决心开展“让患儿在妈妈怀中入睡”的术前麻醉。

 

怎么才能让患儿不害怕麻醉?科室开展了大量麻醉技术论证;怎么确保家长与患儿在手术室内接触的健康安全?科室进行了消毒隔离的流程修改;没有医护工 作者陪同还是紧张怎么办?院方加班加点克服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在患儿麻醉准备室里配备了一名麻醉医生和一名麻醉护士,二对一进行麻醉和护理服务。“这一切服务都是义务免费的,只为让患儿和家长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体验。”

 

如何让患儿安静入“醉”?

 

手术前:在麻醉准备室里,陪伴患儿的家属需全副武装做好消毒隔离,由一名麻醉医生和一名护士全程陪护患儿聊天缓解紧张情绪,再由麻醉医师为患儿进行吸入性麻醉。这一过程中,患儿一直不离开家长的怀抱,直至安静睡着后,医生再进行后续的开放静脉等有创操作。


手术成功结束,患儿母亲抱着全程无哭闹的孩子走出手术室。


手术后:在手术结束后,患儿将被送至麻醉苏醒室。这时,等待的家长可以抱着孩子直至醒来,“好像睡了一觉,睁开眼看见的第一个人还是妈妈,一点也不害怕。”

 

据悉,考虑到病种与病情不同,如今此项服务主要在眼科行眼底检查和治疗的手术前实施,日后将继续向更多门诊手术推广,让困扰患儿、家长与医护工作者的心理阴霾从此散去。

 

编后:读完报道,那温暖的意象久久萦绕——

 

在妈妈的怀里入睡

 

妈妈,我要你抱着我

黑暗像大海

要沉没我

我要你抱着我

 

我要你抱着我

给我一片你的大海

我是月光里的大海上

一片摇晃的船

 

我要你的月光

一直在我的航线旁

我才勇敢

穿越黑暗的大海

 

我要你抱着我

抱着大海和我

我睡着了,我是你大海里

一片摇晃的船

 

 彩蛋放送——新华医院全新的麻醉苏醒室已开始投入使用啦~

位于医院小儿外科楼二楼手术室外的麻醉苏醒室将更好地为患儿和家长提供亲情陪护服务。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