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上,由我院刘颖斌教授领衔的“胆囊癌侵袭转移模型构建与分子机制研究”项目荣获2016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该项目完成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刘颖斌、吴向嵩、李茂岚、龚伟、董平、吴文广、陆建华、顾钧、王雪峰、张勇、王建伟、何小伟、全志伟、彭淑牖。
项目背景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等特点,其发病率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及胆囊结石发生率的提高而逐年上升,有成为新的“癌中之王”的趋势。
由刘颖斌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胆囊癌侵袭转移机的系统性研究。在胆囊癌转移动物模型构建、胆囊癌高转移潜能细胞株构建、胆囊癌侵袭转移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以及胆囊癌辅助治疗手段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45篇,SCI收录24篇,单篇最高被引用达90余次。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胆囊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以及新的诊断治疗方式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对于改善该恶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及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院普外科肝胆胰外科专业在学科带头人刘颖斌教授的带领下蓬勃发展,在临床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临床方面,开展的复杂困难肝胆胰手术技术创新、胆胰结合部疾患的外科内镜治疗、肝胆胰肿瘤多学科协作治疗、肝胆胰肿瘤治疗新方法研究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科研方面,经过多年的工作,形成了以胆囊癌为特色的研究优势。并且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海12家三甲医院,经上海市卫计委批准成了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中心,将从胆道系统的先天性疾病、胆道感染与结石、胆道肿瘤的精准治疗、胆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为提高胆道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刘颖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外科学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主攻肝、胆、胰等恶性肿瘤的研究。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
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2年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2011年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担任上海市外科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外科学会普外科专委会胰腺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肝脏学组、胃肠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囊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华夏医学科技奖基本情况
华夏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科技奖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设立和主办的,经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于2008年2月25日批准,由社会力量设立的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学技术奖。
华夏医学科技奖旨在奖励医学科技领域中的自主创新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对提高我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和普及先进的医学科技技术,激励医学科技人员攀登科技高峰将会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在此次召开的颁奖大会上,同时对获得2015年度华夏医学奖的项目进行了颁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吴皓教授领衔的《听神经瘤治疗策略与手术微创技术的基础差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二等奖,眼科学科带头人赵培泉教授领衔的《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项目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