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生物学杂志》编委会会议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7日 浏览次数:12649

1月21日,2018年《教育生物学杂志》编委会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召开。主编黄红教授、新华医院郑忠民副院长、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编委及学术委员以及《教育生物学杂志》编辑部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执行主编张劲松教授主持。她首先代表编辑部对各位编委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说:近两年《教育生物学杂志》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进入了《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在此,她对各位编委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议开始前,郑忠民副院长代表新华医院对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着教育生物学研究前沿的各位资深权威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随后,编辑部张皙康主任介绍了近两年杂志的出版情况,重点汇报了刊发论文的学科分布、文章引用情况、下载量、基金论文比、目前杂志的影响因子等情况。执行主编张劲松教授介绍了3位新任编委的个人基本情况,主编黄红教授代表编委会向他们颁发了聘书。

在学术报告环节,静进教授首先做了“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研究进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倡议,中国不应照搬国外的诊断标准,而应该依据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ASD诊断标准和诊疗理论。之后,王亚鹏教授做了“自控力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通过实验说明,“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也就是说当年“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出色。而后,周加仙教授做了“教育生物学的国内外发展态势与《教育生物学杂志》的使命与未来”的报告,她回顾了“教育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阐述了目前世界范围内与教育生物学相关的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以及《教育生物学杂志》作为中国该领域的唯一一本学术期刊,对国内外该学科发展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她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生物学杂志》目前存在的办刊优势与劣势,指出杂志应当依托于国家级的儿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会组织办刊,力争早日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报告后,编委进行了热烈讨论。首先,特邀参会的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社长余党会教授提出,《教育生物学杂志》的创办具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天时,即是目前中国已是学术论文产出量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学术论文需要在正式的学术期刊上刊登;地利,即指新华医院是儿科学的高地,由新华医院主办《教育生物学杂志》,能整合儿科、心理、教育学等形成交叉学科;人和,即由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组织的编委会,团结一心,为杂志发展无私地贡献力量。接下来是编委自由发言,多位编委围绕3个议题——编委在期刊稿源方面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办好医教结合的学术期刊,期刊如何与相关学会(组)密切联系,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原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朱宗涵教授、原南京医科大学校长陈荣华教授、浦滨儿童医院院长金星明教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院长毛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江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兢教授、东南大学教育部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禹东川教授、上海社科院刘晓玲研究员等均为《教育生物学杂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编委们从各自学科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围绕如何吸引高水平原创文章、如何增加特色栏目的文章选题、今后重点发展的选题方向、扩大期刊品牌效应宣传活动的策划、如何与学会(组)进行学术合作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共识,并列出了今后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

会议最后,黄红主编进行了总结,借此机会她衷心感谢各位副主编及编委在提高稿件质量、丰富栏目、提升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肯定了杂志上所刊登的文章定位清晰、主题明确,在教育生物学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她希望在2018年,杂志将刊登更多具有学科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的优秀文章,要求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同仁们严把论文质量关,不断提高编校质量,拓展论文推送渠道,增加新的推送手段,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传播力,提高办刊水平。她指出,在大量优秀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用英语发表在国外期刊的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希望在所有编委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教育生物学杂志》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撰稿:张皙康)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