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7日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2017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表彰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科技工作者。
我院皮肤科姚志荣主任、肛肠外科崔龙主任牵头的研究分别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
姚志荣主任——《特应性皮炎的研究与治疗新策略》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以剧烈瘙痒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联合申报的项目《特应性皮炎的研究与治疗新策略》历时16年,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的资助下,提出以下主要创新内容:①通过大样本、病例-健康对照、核心家系(TRIOS)分析等手段,首次提出FLG基因突变与特应性哮喘强相关;首次发现AD患者的FLG基因突变来源于家系中患鱼鳞病的父母;首次明确我国AD人群FLG基因的突变频率为28.3%,并发现1个中国人群特有的高频突变(K4671X,突变频率9.2%)。②完成我国首个12个中心城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了我国1-7岁城市儿童AD患病率为12.94%,填补我国儿童AD的流行病学资料的空白。通过大样本临床表型研究发现3项对于AD早期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临床体征;首次提出国际上常用的Hanifin-Rajaka和William诊断标准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群,需要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的AD诊断标准,得到国际同行认可。③首次发现利多卡因可通过Smad3/TGF-β信号通路促进调节性T细胞分化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为利多卡因这一治疗新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该项目荣获2017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本项目共发表论文20篇,包括中文期刊论文1篇,被引用20次;SCI论文19篇,被引用216次。其中1篇发表于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排名第一的《JAllergy Clin Immunol》(IF=13.08),并由编辑部发表述评《Lidocaine: Newtherapy for severe atopic dermatitis》;3篇发表于该领域排名第二的《Allergy》(IF=6.27),2017年在《Allergy》新发一篇述评《Current status in diagnosis of atopic dermatitis inChina》;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专题报告100余次,国际会议应邀演讲11次;举办全国性大会3次,国际专家讨论会2次,专题研讨会7次,学习班17届,培训班20余次,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在国内1000余家医院应用;制定《中国AD诊疗指南》、《中国儿童AD诊疗共识》;参编国际专著1部,当选国际AD理事会1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AD首席专家2人。对我国AD诊断、治疗以及相关基础研究都产生巨大影响。
崔龙主任——《基于标准化全过程管理的结直肠癌临床与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健康威胁,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五位。与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下降相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却逐年上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每年约37.6万人诊断为大肠癌。临床根治性手术后仍有30-40%的复发、转移及治疗失败。寻找有效的生物学标志和药物靶点,开发新型治疗方式,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是解决临床现状的有效手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崔龙教授领衔的团队历经10年,在多项科技部863项目、国自然基金、科委重点项目等近12个项目基金的资助下,主要围绕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分子标记物与诊治靶点的筛选、发现,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建立了结直肠肿瘤的标准化诊治及数据库组织库全过程管理平台,开展了无缝链接的MDT评估诊疗,依托大肠癌诊疗全程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水平,累计随访近5000例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5%,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建立的结直肠癌样本库和临床数据库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结直肠癌临床样本库之一;在国内率先使用生物反馈治疗直肠癌手术后的功能障碍,证明生物反馈治疗可以促进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肛门功能;率先整合miRNA-mRNA转录组研究miRNA差异表达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发现了TEAD4等多个治疗结直肠癌的新型药物靶点。项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癌诊治中心,向涵盖了全国一半的省市自治区及我国结直肠肿瘤高发地区推广应用。项目收录SCI文章20篇,总影响因子76,累计他引336次,授权发明专利1项。通过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以及基础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