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上海医学科技奖揭晓,我院梅举、苏青、吴晔明领衔团队喜获殊荣!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7日 浏览次数:6991

2019年5月15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分别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表彰在2018年度上海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我院梅举教授、苏青教授、吴晔明教授领衔的团队喜获殊荣。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分为单纯房颤和合并房颤,国内房颤患者有1000多万,其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4倍、卒中发生率高达健康人的5倍,且30%房颤患者有心功能减退,这些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院梅举教授领衔的团队历经10余年,提出了“心房颤动微创外科治疗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其创新点主要包括:1)在国际上发明了左胸径路微创外科房颤消融手术(梅氏微创房颤消融术),减小了房颤消融手术的创伤,提高了单纯性房颤的治愈率(90%以上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2)在国内首次开展微创外科/导管“杂交”技术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3)在国际上首次开展微创右胸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双极钳消融治疗合并房颤的手术;4)在国际上创新性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同期完成房颤及冠脉搭桥手术。

本成果100余次在国内外专业会议上报告,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的资助,促进和推动了我院心胸外科的发展,2011年我院心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入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本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全国17个省市、2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共用于临床治疗房颤病人2000余例,获得了良好的近、远期效果,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以苏青教授领衔的团队围绕葡萄糖来源的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糖尿病相关的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作用开展了系列研究。

该团队通过10年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阐明了AGEs的新致病作用,即损伤胰岛β细胞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传统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葡萄糖的衍生物AGEs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新的糖尿病并发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结论拓展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范畴。其次,传统的“葡萄糖毒性”是指高浓度葡萄糖本身对胰岛β细胞等的损伤作用。由于AGEs是葡萄糖在体内的衍生物,AGEs对β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也可视为广义的“葡萄糖毒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结果还拓展了葡萄糖毒性概念。第三,本课题还建立了AGEs前体的检测方法,并探讨了AGEs前体和RAGE测定的临床应用。

该团队发表相关论文著作47篇,其中SCI文章23篇,培养了多名年轻的科研骨干,并先后资助培养了12名研究生。

儿童恶性肿瘤是我国目前儿童死亡的第二位病因。儿童肿瘤谱和生物学特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结果,均与成人迥然不同。为提高儿童肿瘤诊治效果,减轻恶性肿瘤对中国千万家庭的影响,在新华医院多学科MDT项目的培育下),吴晔明教授带领新华团队多年来着力于规范儿童中晚期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加快临床新技术在儿童肿瘤治疗领域的普及应用速度。

通过项目的实施,团队成功建立起国内最成功的儿童肿瘤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实现诊治信息的共享和治疗方法的无缝衔接,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取得良好的医疗和社会效益。团队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肝母细胞瘤诊疗规范》,参与制定《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专家共识》,为我国儿童实体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团队规范了放疗在儿童实体肿瘤中的应用。新华医院放疗科已成为全国接诊儿童肿瘤最多的放疗中心。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团队近5年发表SCI文章25篇,核心期刊文章17篇,申请国家级课题5项。期间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5人,引进人才1人,1人获得上海市启明星人才计划资助。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