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湖北襄阳,心连上海新华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7日 浏览次数:5661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团圆的日子。

同样让人牵挂的还有身在湖北无法返沪回“家”的六名新华员工。

疫情发生后,他们所在的科室第一时间送上医院的关怀和慰问。

即使远隔千里,新华人的心始终紧紧地系在一起。

让我们听听来自湖北的“新华心声”。

 

人在湖北襄阳,心连上海新华

讲述者:生殖医学中心 匡乐乐

地点:湖北襄阳

前天一夜突如其来的降温,迎来了2020年第一场雪,就像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我们迎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原本封锁的城市也越发安静起来。1月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武汉初见端倪,那时候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人可能并没有多么关注,也更没有想到,病毒的传播势头如此迅猛,短短一个月,全国确诊人数已破3万。我该庆幸,1月20号从上海回家途经武汉时,一直戴着口罩,也伤感疫情初期,普通大众的防范意识薄弱,在人流量巨大的春运候车室,戴口罩的人数竟不到三成。

今年这个年,过的十分煎熬和漫长,也是第一个没有年味的春节。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全国疫情,数着日子期待专家预计的拐点,打开12306和携程,看看车次和航班是否恢复。以前上学,多希望能有睡不完的懒觉,而现在,一觉醒来,最怕看到假期又被延长的消息,这意味着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为了有效防止疫情的蔓延,老家的城市街道、村镇道路,条条封锁,家家户户都闭门谢客,只剩药店和部分超市还开着门。居家的日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自在,活动范围不过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得益于居委会一线工作人员的尽责,米面煤气等生活物资集中采购,配送到家,基本满足日常所需。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情况下,一批批逆行的医疗队伍不断增援武汉,其中就有我上海的“家人”----新华医院的白衣战士。为了不给抗疫一线的战士们增加负担,湖北老百姓继续坚守后方,不串门,不聚集,严格配合管控。

在这焦虑忧心的日子,非常感谢新华医院党委和科室党支部给予的充分理解和亲切关怀,汪希鹏主任、高玉平主任还没等我申请延迟上班,就提前通知我不要急,一定注意防护,根据抗疫形势再决定返沪时机。感谢他们对我及家人的问候,在科室工作的安排和调度上,充分考虑了我的难处,让无法正常复工的我能安心留守在家。科里的同事们也在第一时间联系我,定期做健康登记,询问老家的疫情形势,叮嘱我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感谢大家的守望相助,让我觉得身在院外,心却连在一起,倍感温暖。

作为一名湖北人,第一次真切体验,感受到了家乡面临的灾难和困境,一心想做点什么却又不知从而做起。刚巧上周看到院内新冠病毒咨询线上答疑志愿者招募,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党员,便第一时间报名了,积极行动起来。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网络答疑为社会尽一份力,成了我在湖北的“新工作”。大部分患者提问,集中在新冠肺炎的症状和如何判断。我根据院内线上培训所学的知识和在线学习的积累,告诉他,新冠肺炎的典型临床症状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活动后加剧),其他如腹泻、胸闷、神经疼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也见于少部分病例。要判断是否感染,先根据流行病学史自我排查,近14天内有无疫区居住旅游史,有无确诊病例接触史,居住本地有无聚集性发病史,若满足其中一条,有症状出现及时就医,结合肺部CT和核酸检测进行确诊。尽我所能减少其不必要的医院往返、逗留和恐慌。在互联网线上答疑的这几天,每天关注的除了疫情的发展,在为一部分不了解新冠肺炎的群众科普解惑同时,也缓解了自己的焦虑,成了我新的精神寄托。

2020开年坎坷不平,希望大家心怀希望,坚守后方,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就像今天回暖的元宵,一切会好起来的。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