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医务工匠”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经市医务工会常委会审议决定,命名全市25位专家为2020年“上海医务工匠”。祝贺我院李世亭教授荣获2020年“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仁医妙手克“颅疾”——记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教授
文| 林艳、朱晋、郑璇
李世亭简介
李世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主任,世界颅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NFCND)主席,上海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神经肿瘤学会委员,并担任《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委。擅长颅底神经外科及颅神经功能重建外科,在颅底显微解剖、颅底手术入路设计、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颅神经麻痹的功能修复及各种头痛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第二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扩大中颅底硬脑膜外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研究,第二完成人)、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经扩大中颅底硬脑膜外手术入路治疗中颅底肿瘤的研究,第二完成人)、上海市创造发明奖(颞骨岩部显微应用解剖学研究,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生命科学奖、上海市医学银蛇奖。并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医苑星星”等荣誉称号。
2011年“李世亭颅神经外科工作室”获上海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2019年李世亭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与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初心不改 矢志从医
李世亭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如父亲一般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救死扶伤是他儿时的憧憬。1988年怀揣悬壶济世之梦的他,以优异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成功录取。由此,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医学天空,带着无限的热忱与忘我的刻苦,不仅在大学期间脱颖而出,更是在本科毕业时即被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直接钦点为关门弟子。是勇气,更是敢于突破新领域的魄力,使李世亭与当年仍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神经外科专业结下了共成长、同奋斗的誓言。并于工作2年后,为继续深造神经外科专业,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师从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期间,促使李世亭憬悟一名好医生需拥有精湛医术的同时,更需秉持医者仁心的是母亲突然的离世。当时因农村医疗条件的落后,母亲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在李世亭愧疚的内心深深埋下了有朝一日定尽个人能力,定期走向偏远地区,支援农村医疗的决心。
严谨治学 医德双馨
1995年-2000年是李世亭师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致力于颅底外科学习的五年。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五年是付出最多且收获最满的”。1825天,每一天都是病房-手术室-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深厚的积累使李世亭身为学生期间,即协助恩师周良辅院士举办了整整10期《神经外科颅底学习班》,吸引了上千名全国各地的学员,并以“扩大中颅窝硬脑膜外手术入路研究”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博士毕业后,李世亭便踏上了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的岗位。
不止于现状,不忘初心,回顾博士期间李世亭前往美国神经外科权威UPMC学习的经历,UPMC颅神经医疗团队的“敬业、专注、好学、创新”理念给了他很大的启示,这也为李世亭2005年起赴任交大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期间,先后整合6家附属医院资源,成功建立“上海交大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奠定了重点学科方向。十年磨一剑,在攻克颅神经疾病专业,李世亭率领其团队建立与推广应用了多项新技术,率先采用经小脑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提出和应用五区减压技术替代原来的REZ区减压技术以减少责任血管的遗漏;建立联合区域评估、血管评估和电生理监测评估体系,从而决定手术进程的新方法等,均显著提升了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治疗效果,总体手术有效率上升到98%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不仅于此,李世亭始终谨记“手术的成功不仅包含医生的医术,更需要是对生命的敬畏”。记得2017年的除夕,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李世亭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科室收治了一名因恶性胶质瘤突发脑出血的大学生。面对一个年轻的垂危生命和绝望无助的双亲。李世亭深知此手术的风险和复杂程度,毫不犹豫地回复:“立即安排麻醉,我马上到。”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肿瘤连同血肿得到彻底的清除,患者转危为安。年迈的患者父母紧紧握住李世亭的双手,双膝跪地表达谢意。此时早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初升的太阳预示着患者新生命的开始,更赋予了这个家庭的新希望。
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
神经外科疾病复杂,来势凶猛、预后无法预估,医疗费用高,使得该学科在偏远山区发展困难。李世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按照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指示,送医下基层解决边远地区百姓就医难题,不仅派遣科室骨干前往山区,本人亦是多次亲赴云南龙陵、安徽大别山等偏远山区义诊,带领团队开展教学查房、技能培训、手术指导,手把手将诊断思路、鉴别要点、解剖结构、手术难点、术后注意事项等一一传授。真正将国家的号召和学医期间的决心——“医者仁心,支援农村”带到了偏远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龙陵县人民医院是2019年度神经外科帮扶对口支援的单位,李世亭身先士卒,百忙中二度远赴龙陵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 更是亲临手术台,短短几日为数十名深受“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治疗,其中一位饱受面部疼痛折磨十余年的八旬高龄老人术后老泪纵横:“疼痛每每发作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想到菩萨保佑,在这小村庄里居然等来了活菩萨”。尽管体力几近透支,当看到术后患者们脸上久违的笑容,李世亭身上所有的疲劳被心中深深的职业满足感全然冲淡。
李世亭妙手克“颅疾”,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让数以千计的患者远离病痛折磨,目前中心仅年手术量累计已突破2万例。他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我们对待每一名病患,开展每一台手术,都必须精益求精。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李世亭心中始终怀有一种激情、一种大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医”二字的意义。
悬壶济世师之楷模
不负殷殷期盼,唯有砥砺前行
从医数十载,李世亭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500余万,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主编专著5本,其中1本全英文专著被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作为导师,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6名。迄今为止,李世亭已带教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100余人,并定期主办东方神经外科高峰论坛、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等学术会议。在各类会议、论坛上,他倾囊相授,每次会场都座无虚席,网络转播讨论热烈,获得业界一致好评。李世亭秉承“技术创新,引领世界”的信念,更于2017年1月在上海创立首个国际性学术组织--《世界颅神经疾病外科医师联盟(WNFCND)》,并被包括美、日、韩、法、加、意、德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联合推荐为该联盟大会的主席。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在繁重的临床工作期间李世亭始终不忘传道授业。他反复向学生强调“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他坚持认为,“医学的优良传统就是‘传帮带’,上级医生一定要爱护学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他们是医学的生力军,是我们国家未来医学行业的顶梁,是健康中国的中流砥柱。”
生活中,李世亭以真诚的关爱,让学生倍感温暖。临床工作学习中,他稍有间隙便亲自讲授,小至医学常识,大至做人之道。多年来,李世亭的一言一行始终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是患者的希望,更是学生的榜样,是他们人生的旗帜和标杆。
李世亭正以他那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高尚品德,严谨刻苦、奋斗不息的求医精神以及仁心善德、竭诚为医的大医品格,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神经外科后生们。
来源:院工会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