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
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Eosinophilic otitis media,简称 EOM)是耳科临床的一种少见病。因其临床表现与普通中耳炎类似,常不容易在第一时间获得正确诊断。因其治疗方式特殊,如不能准确诊断,也就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就造成了临床上这一部分病人常常病程迁延,久治不愈。
01临床表现
1、耳流脓。特点是中耳腔有大量黄白色黏稠分泌物(图1),分泌物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图2)。常双耳发病;
图1,54岁女性患者,左耳胶冻样分泌物
2、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耳鸣、耳闷(图2);
图2,双耳呈混合型听力下降(E 右耳,F左耳);HE染色×400倍镜下中耳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G);颞骨CT图像(H)
3、耳痒。患者常伴有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鼻窦炎及鼻息肉等;
4、鼓膜穿孔。常常可见中鼓室息肉样肉芽组织形成,这种息肉样外观很有特征性(图3);4、鼓膜穿孔。常常可见中鼓室息肉样肉芽组织形成,这种息肉样外观很有特征性(图3);
图3 耳镜照片:治疗前鼓膜相显示鼓室内大量粘稠的分泌物和苍白水肿的息肉组织(A右耳,B左耳);治疗后(C 左耳鼓膜平复,D右耳息肉明显消退)
5、局部或全身加用糖皮质激素有效;
6、常规治疗无效;
02 诊断标准:
表1 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诊断标准
03治疗方案:
1,EOM的治疗以局部和(或)全身应用激素治疗为主,伴有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2,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治疗EOM有一定的疗效,可延缓病情的发展。
3,EOM患者中耳粘膜病变较轻且鼓膜大穿孔,鼓膜修补术是控制耳漏及改善听力的必要方法,但术前需使用激素治疗,保持中耳干燥,术后仍需激素治疗,以防复发。
4,对于骨导听力较好,但耳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因耳分泌物影响患者助听器的佩戴,可考虑骨锚式助听器(BAHA)植入。
5,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但术后仍需使用激素。
新华经验
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很早就发现了难治性嗜酸性粒细胞中耳炎这一临床问题,并率先在国内发表了临床研究报告。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01):5.
[2]张玉忠,张青等.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7,32(04):194-197.
[3]张玉忠,张青等.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一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09):707-709.
[4]张玉忠,张青等.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33(02):160-163+167.
专家介绍:
张 青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科室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听力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眩晕协作专家组委员,Barany协会委员、欧洲NES神经耳科平衡协会国际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听觉平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听觉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6本杂志编委,《Laryngoscope》等5本SCI杂志审稿人。
2009-2011年受中华医学会委派赴日本留学,师从日本东京大学加我君孝教授。留学期间注重耳科学和前庭医学研究,获日本国际耳鼻咽喉学术振兴会“杰出海外研究者”奖。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市各级基金10余项,主持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著90余篇,个人耳科手术经验5000例。
(个人主页:https://zhqent.haodf.com)
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作者: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