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 知院史 | 追寻新华医院红色印迹专题(八)“廊桥”牵手,风景这边独好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0日 浏览次数:4201

建院62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历史虽没有百年老院悠长,但她的发展是新中国发展的缩影,是改革开放的缩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见证。

《追寻新华医院红色印迹专题》,重温新华发展的记忆,追寻红色印迹,给予新华人砥砺初心、赓续前行的力量,进一步传承和践行“爱民惠民,守护健康”的新华初心和使命。

 

“廊桥”牵手,风景这边独好

追寻新华医院红色印迹专题(八)

文 | 施敏

 

 

这条蜿蜒在楼宇之间的“廊桥”,是新华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条蜿蜒的“廊桥”,便是医院的空中连廊。

 

 

它将医院门诊综合楼、成人儿科急诊楼、外科大楼、医技楼、妇儿楼、小儿外科大楼、儿科综合楼等7幢医疗大楼连接在了一起,实现了医院建筑物之间有机衔接和相互贯通,特别方便患者,让他们在完善连贯的标识系统引导下,能够迅速有序的在各楼宇中穿行,实现快速就诊,提高了就诊及转移效率,有效缩短了就诊时间。而我们工作人员更是感受到了连廊的便捷:连廊让员工根据工作需求行走距离最短的路径;连廊为医院内部各种物资用品的转运提供快速通道,保证医疗设备的平稳转运;连廊使标本、药品、检查单等小型物资的运送以及餐饮、被服、病床的转运平坦流畅。连廊有力地推进院内立体化交通,形成“人在空中走、车在地上行”的佳境,减少路面穿行,降低对交通的阻碍,大大提高车辆通行流转效率。

 

回首以往,新华医院各楼分散布局,距离较近,却不互连互通,门诊看病、化验检查和病房住院都不在一幢楼上。每每遇到高温、严寒以及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总能看到病人的推车、轮椅,或盖着大大小小的塑料布,或打着各色各样的伞具,急切地穿梭在医院各楼宇之间。尤其是望着风雨中病人及家属,医护、工勤人员匆忙奔跑的情景,总有一种莫名的心疼和无奈,要是有个连廊该多好啊!

 

 

连廊为患者及职工提供了遮风挡雨、躲避暑寒、穿行方便的空间,同时体现了无障碍理念,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手术患者的接送工作均在连廊内进行,减少路面颠簸带来的不适感,并有效避开车流,避免发生院内交通事故。连廊通道晚间较室外区域照明效果好,方便及时准确地观察和把握转运患者的身体情况,确保急诊患者夜间转运安全。此外,雨雪天气路面湿滑,在廊内安全的环境下通行可防范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连廊处处体现人性化的设计,蓝色的地面清爽悦目。隔着明镜似的玻璃放眼望去,一边院落绿化、喷水池和一边片片树林遥相呼应。夜幕降临,手扶着木制蜿蜒的扶手,漫步连廊,两边绿化带的灯球闪闪发光,犹如一颗颗明珠闪烁着新华的光芒,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如果说,连廊为我们遮挡了自然界的风霜雨雪,那么我更想说:连廊连接起了医院各楼宇,构建了更便捷、有效的就医通道,也表达了新华所有医务工作者极尽全力呵护患者的心愿,充分体现了“为民惠民,守护健康”的医院宗旨,静静的长廊,仿佛就是那医患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来源:党委宣传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