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赵培泉、马杰教授团队荣获2021年第四届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1日 浏览次数:15712

近日,2021年第四届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揭晓。

我院眼科赵培泉教授团队“小儿视网膜疾病诊疗规范的建立和推广”项目和儿神经外科马杰教授团队“髓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新策略及机制研究”项目荣获三等奖。

据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原司长、妇幼健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世琨同志介绍,“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是妇幼健康领域的最高科技奖项,促进了全国妇幼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完成新时代的妇幼健康服务人民的使命任务奠定了重要的科技和人才基础!

项目名称:小儿视网膜疾病诊疗规范的建立和推广

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完成人:赵培泉、费萍、许宇、杨正林、季迅达、吕骄、彭婕、李家恺

项目简介

小儿视网膜疾病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该项目从2004年开始,历经17年,对严重影响视力发育的小儿视网膜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并推广了小儿视网膜疾病的筛查防治规范和网络体系。在早期筛查手段、治疗手段、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等方面,对小儿视网膜疾病的诊疗做出了一系列革新:

1)主要完成人共同主持修订了《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参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版国际分类指南的制定,创建并运作了中国第一个ROP筛查培训诊治中心,并牵头创建了全国新生儿眼病筛查多中心合作联盟,进一步推广了新生儿眼病规范筛查;

2)率先在国内常规规范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玻璃体腔化疗,显著提高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保眼率;

3)对小儿视网膜疾病玻璃体手术技巧进行众多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此类复杂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并在多家医院进行推广和应用;

4)开展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于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两个新致病基因JAG1和CTNNA1,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小儿视网膜疾病的发生率和致盲率。

该项目成果目前已经在全国10余个省市20余家医院中得到开展和推广,受到一致好评。项目研究发表包括Ophthalmology等在内的SCI论文58篇,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小儿视网膜疾病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项目名称:髓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新策略及机制研究

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完成人:马杰、王保成、王佳甲、李春德、唐玉杰、姜涛、赵阳、田帅伟

项目简介

髓母细胞瘤(MB)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恶性脑肿瘤,可分为 WNT 型、SHH 型、Group 3 及 Group 4 型等四个分子亚型,因此亟需深入挖掘其分子标记物和致病机制从而开发精准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通过项目的执行,项目组较早地建立国内儿童脑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了信息完备的儿童脑肿瘤的临床资料库、生物标本全息数据库,为儿童脑肿瘤规范治疗奠定了基础。项目组于2017年成立中国儿童脑肿瘤协作组(CNOG),项目组规范了分子病理在髓母细胞瘤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多种测序技术水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分子诊断方法,经过四年的发展,新华医院分子病理已成为全国儿童髓母细胞瘤诊断的中心,为制定髓母细胞瘤的分子病理诊断积累了数据,完善了髓母细胞瘤标准数据集。项目组进行了髓母细胞瘤的药物相关性分子靶向药物的测试,并根据结果调整化疗药物的选择,为难治性髓母细胞瘤患儿提供了精准治疗手段。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