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位于崇明区花博园复兴馆的方舱医院4月7日全部启用,ABCD四个舱共可收治2752张床位。截至昨天上午,已满仓运行。复兴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负责统筹协调,由安徽省援沪医疗队的654名医务人员负责临床诊疗。654名安徽援沪医疗队来自安徽省的近40家医疗机构。守“沪”日记来自援沪医疗队护理领队贺雪梅。
以下全文转载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官方网站
来上海
安徽省援沪医疗队护理领队 贺雪梅
我们接管的花博园复兴馆A舱迎来了第一位病友。
我知道,我们的到来承载着你们的信任和依赖!
4月3日一早,我们抵达驻地的第二天,领队郑昌成主任就带着感控、护理、保障和联络的队长来到花博园复兴馆A舱,也就是我们马上要进驻的方舱医院实地熟悉情况。
除了基本床位用品,舱内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我们分头工作,联系物资、熟悉布局、张贴标识、整理用物。驻地酒店,各小组组长也在感控组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训练防护用品穿脱流程,保证每名队员熟练过关。
4月4日晚,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援沪医疗队正式进驻方舱,整建制接管花博园复兴馆A舱670张床位。我和19位医院的同事以及安庆援沪医疗队的小伙伴一起,一同开启了患者的收治和照护工作。
2022年4月7日晨 上海崇明 晴
目前,我们接管的舱内已经收治了600多位病友,整个收治流程也相对顺畅下来,我也有机会整理下思绪,记录下从合肥到上海这几天的经历和点滴感动。
“你要去上海?”
“是的,名单已经报了。”
“保重!等你回来!”
3月31日早上6:37分
这是我的爱人
我知道,你的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
“你能去上海?”
“可以的,没问题。”
“那边风险很大!”
“您放心,都准备好了!”
3月31日上午11点32分
这是我的队长。
我知道,你的话中有担心也有期待。
“你们什么时候去上海?”
“可能周六一早吧。”
“物资都备好了,我能想到的都准备了!”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感谢亲!”
3月31日下午2点34分,
这是我的同事。
我知道,你们就是我们出征时的底气与豪迈!
“我们来搬吧,你们坐一天车辛苦啦!”
“没事,我们自己可以的,你们也辛苦。”
“我们应该的,你们这么远来支援上海,谢谢啊!”
4月2日下午4点27分,
医疗队终于抵达驻地,
这是负责接待的大堂经理。
我知道,您简单的语言流露出无限感激和期盼!
“你们是中国科大附一院的?”
“是的,您知道?”
“当然知道,我是安徽人!以前叫省立医院!”
“原来是老乡呀,一点没听出来。”
“我来上海好多年了,没想到刚进舱就见到家乡人,真是太好了!”
“不管是哪里人,在这就是一家人。这儿条件不比家里,但是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您就将就点,有困难只管找大白。”
“没事,现在不讲条件,只讲抗疫!这儿这么危险,你们都来了,我们一定配合大白!”
4月4日晚9点49分,
我们接管的花博园复兴馆A舱迎来了第一位病友。
我知道,我们的到来承载着你们的信任和依赖!
4月4日晚,中国科大附一院援沪医疗队首批进舱的队员们正在抓紧登记核对患者信息
“我帮你选了些病友,他们有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还有老师,能配合你们工作。”
“那太好了,感谢战友!”
“那我把你请进群?”
“好呀!”“‘花博园挚爱联盟’,这么有爱的名字!”
“把他们交给你了,我还有其他任务,要暂时离开,他们一定会帮助你们工作的。”
4月6日夜11点36分,配合我们开舱的上海新华医院志愿者孙基伟老师暂时撤离。
我知道,同样身着白衣的您,既放不下病友也舍不得我们!
“先离开可以,但我们离开时你得来送我们!”
“当然,放心吧,那不会太久的,哈哈!”
4月4日晚,协助中国科大附一院援沪医疗队开舱的上海新华医院志愿者孙基伟(中)与医院首批进舱队员
4月7日晨
推开住处的窗
早晨清新的空气
满是青草的香
朝阳掠过树梢
留下的
是希望的光
……
从孙基伟这里了解到,贺雪梅口中的“花博园挚爱联盟”是由新华医院组建的志愿者队伍,目前共有成员21名。他们中既有医疗队员,也有患者人群中热心参与志愿工作的社区工作者、街道干部、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工勤人员等。舱内志愿者最大的功能是第一时间聆听周围的声音,收集来自各方的需求,协助医疗队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联盟”的发起人孙基伟告诉我们,贺雪梅老师一天24小时时刻关注着舱内的动向。作为“联盟成员”,她的宣言是:“我是36小时都在线的。”
愈是有风雨,愈是显真情。
再次向所有战“疫”一线的兄弟省市援沪医疗队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