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专访 | 潘伟华:征尘未洗,与时间赛跑的“摆渡人”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2日 浏览次数:5552

前言

优秀的人永远懂得留一间房给需要帮助的人。
潘伟华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儿外科医生、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更是一位优秀的志愿者,他的履历里写满了闪亮的志愿者足迹。在抗疫的战场上,他担任医院援杨浦核酸采集队领队,旋即领命转战崇明花博园复兴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主要负责与安徽援沪医疗队共同协商各项医疗制度的建立、治疗方案的制定,转运专班的对接等等。他是与时间赛跑的“摆渡人”,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展现出了极强抗压能力和解决困难的智慧。

潘伟华:征尘未洗,与时间赛跑的“摆渡人”

 

迅速响应,支援杨浦核酸采样

新华医院在接到浦西封控期间参与杨浦区核酸采样的任务后,一支由临床医生与护理团队1:1配置的200人采样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集结完成。儿外科副主任潘伟华担任采样队领队。“医生们都摩拳擦掌投身于这次抗疫任务,无论是守好医院、守好所在的区域,或是派出支援,都是尽自己的努力守护上海。”作为领队,潘伟华的主要职责在做好队员的培训同时,更是谆谆嘱咐每位队员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在完成了前期准备后,核酸采样队迅速投入工作。4月1日早上5:45分,医疗队分两批从驻地出发,新华采样队独立负责平凉街道、大桥街道的采样工作,完成了约3万份核酸采集工作。还与社区联合完成控江街道、江浦街道的核酸筛查工作。

 

“新华采样队出色完成两轮核酸采样工作,得到了所在地杨浦区卫健委的好评。”新华采样队所取得的成绩,潘伟华总结出的八个字掷地有声,“团队协作,配合默契!”

 

闻令而动,投入崇明新“战场”

征尘还未洗去,4月3日晚,潘伟华作为新华医院第一批援崇明花博园复兴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医疗队队员,动身赴崇,旋即投入新的“战场”。

 

崇明花博园复兴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由新华医院负责统筹协调,安徽援沪医疗队的685名医务人员负责临床诊疗。两个团队分成对应的几个管理小组,分别负责医疗、护理、院感、综合和后勤保障工作。

 

 

潘伟华主要负责与安徽援护医疗队共同协商各项医疗制度的建立、治疗方案的制定,与上海防控办精神的落实,转运专班的对接,尤其是病人转运工作、时间跨度长,责任大,需要反复协调转运志愿者和方舱医务人员。

 

“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报数据。随后晨会布置一天的安排。上午10点召开协调会,安排车辆转运事宜,其间对接上海市转运专班,到下午三点之前主要是人员转运工作。下午三点开始收治病人,这一过程要持续到凌晨一、二点。每天凌晨5点半开始就要给舱内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等结果出来之后马上处理、统计、上传。”

 

面对从未经历过的艰巨任务,潘伟华展现出极强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接转接转运,什么时候上车,哪辆车有多少人,哪辆车的目的地……如何提高转运效率?每一次转运任务都承担着风险和责任,如果如转运不及时,就会出现候车时间长、出方舱慢、出院流程不通畅等问题。所以做好信息接洽和转运,有序组织好入院入舱工作,做好感染者出院出舱工作,建立从医院、方舱到转运区域的衔接机制,确保出院出舱群众顺利返回。”

 

 “我们和安徽援沪医疗队建立非常好的工作联系机制,每天举行工作例会,将问题汇总,按照急缓程度协调解决。”潘伟华说,“大家通力协作,齐心协力奔赴同一个目标,一边收治患者,一边磨合流程,遇到问题共同讨论,互相协商,完善解决,确保方舱医院平稳运行。”

 

抗疫一线常常是“白+黑”连轴转,每天都要工作至凌晨三、四点已是常态。

 

“无论放在哪个岗位,我都愿意为扑灭疫情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组织、协调、沟通方面的能力。崇明复兴馆方舱医院由多方合作运营,难免需要磨合,重要的是问题出现后,怎样形成解决问题的机制。同时,团队协作机制很重要,很幸运,我们第一批援崇医疗队员能力都非常强,支部书记徐国锋、党办主任黄强、后勤保障的张文君、信息系统的许健,还有施莉莉、庄寅等,大家在总领队潘曙明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才有今天顺利开展工作的格局。”

 

胸怀大爱,支援脚步不停歇

秀的人永远懂得留一间房给需要帮助的人。潘伟华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儿外科专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志愿者,他的履历里写满了闪亮的志愿者足迹。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作为上海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2015年10月,他担任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第18批驻梅克内斯医疗分队队长,在梅克内斯地区最大的综合医院穆罕默德五世医院。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他不满足于简单的“补位”,而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展现了中国医生的技术自信和能力自信,出色的援外工作,让他获得了“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2013-2018年度)”称号。

 

术业专攻之外,潘伟华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管理型人才,曾担任新华医院大数据中心主任,还担任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主任,2019年,获得上海交大医学院第四届“上药杏林育才奖。”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施敏

图片提供:潘伟华

编辑:新宣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