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心内科以李毅刚教授领衔的起搏与电生理小组,成功为一位有严重冠脉狭窄的八旬老人实施了导管射频消融术,消除了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的无休止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例器质性心脏病人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成功消除,使我院射频介入治疗开拓了新的治疗领域,为今后类似患者的治疗明确了方向。
这位80岁老先生自半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胸闷心悸而就诊,多次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宽QRS心动过速,I度房室传导阻滞,陈旧性下壁心梗,ST-T变化。患者曾住本市其他三甲医院住院治疗,先后使用心律平、利多卡因、可达龙、施太可等药物效果不佳,呈无休止性多形性心动过速。转复窦性心律短暂时间后,多形性心动过速又持续发作。患者慕名来我院继续治疗。心彩超提示心脏各腔室增大,收缩活动欠佳,伴左室阶段性活动异常,血管造影果然可见前降支开口处长节段75%狭窄,远段局限性30%狭窄,管壁不规则,心室造影提示左室整体收缩活动减弱,下壁近心底部收缩活动消失,心室射血功能的EF仅34%。李毅刚教授仔细研究病情,该患者药物无效,导管消融几乎是挽救患者的唯一方法。李毅刚教授带领的射频治疗小组成员,在CARTO三维成像系统指导下,左室共取659个点,历时3小时,终于发现在左室心底部二尖瓣环附近为明显的低电压区,并向心尖部有过渡带,结合起搏标测,确定了心肌的异常传导区,起搏图形与室速图形基本一致。于是对此部位施行射频,室速终止。消融后程序刺激未能诱发任何室速,手术取得非常满意效果。
器质性心脏病人伴有室性心律紊乱时最常见的心源性猝死原因,相对与心功能良好的非器质性心脏病人伴有室速,其发生机制、病变部位及愈后有很大不同,病变部位常位于心室腔内,包括瓣环、室间隔、心尖部、左室游离壁,由于心脏不停跳动,难以在普通X线指导进行导管定位、检测并消除折返环,因此对于器质性心脏病人伴有室性心律紊乱开展射频治疗存在很大学术争议,在上海地区仅有少数医院开展此项治疗。对此,李毅刚教授指出,目前我院利用三维成像系统接触和非接触新技术等获得心内电信号并整合成整个心脏解剖图像,为来自心室腔病灶定位及导管消融清除,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使得很多疑难危重病例得到了明确诊断与治疗。李毅刚教授认为,这位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速消融成功,说明导管介入治疗在恶性心律失常治疗中有着很大发展前景,拓宽了射频治疗新领域。(许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