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获得卫生部国家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资金资助,进行我国儿童铅中毒筛查方法和诊断标准的研究,由此启动筛查方法与诊断标准的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提供更符合国情的科学依据,该课题由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颜崇淮教授领衔。
我国目前采用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是参考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1991年制定的儿童铅中毒防治指南修改而来,缺少中国儿童的血铅水平基础数据,也没有结合我国环境中铅负荷的具体情况和儿童对铅毒性的敏感性特点。为此,课题组拟开展全国性0~6岁儿童血铅水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不同血铅检测方法在儿童血铅筛查和诊断中的作用,并探讨不同介质铅暴露负荷与儿童铅吸收的规律,以及不同铅暴露水平对我国儿童健康损害的特点和儿童对铅毒性的敏感性,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铅中毒筛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新华医院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儿童铅中毒防治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是我国最早开展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工作的科研和医疗单位,在国内最早成立了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的专业机构。通过20多年的研究,在儿童铅中毒筛查、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汽油无铅化的进程和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的广泛开展。曾受卫生部委托,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我国儿童铅中毒防治技术规范(《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和《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并参与《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的制定,并先后多次作为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组长赴各地进行群体性儿童铅中毒诊疗工作。先后三次主办国际儿童铅中毒防治研讨会,20余次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从事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的临床和预防医学队伍,为我国儿童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