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历史,品味艺术,以史为鉴,不忘初心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5日 浏览次数:3632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的出发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是近现代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舞台,读懂上海,读懂中国近现代艺术史,能够让我们回眸历史,品味艺术,以史为鉴,不忘初心。

2019年4月10日下午,新华医院肾内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陆玮同志的带领下,在党支部委员们的精心组织下,一行11人开展了以“回眸历史,品味艺术,以史为鉴,不忘初心”为主题的支部活动,集体参观上海龙美术馆“回眸——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馆藏展”,观赏艺术作品,回顾全国尤其是上海解放前后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果,从艺术视角回溯波澜壮阔的解放发展史、艺术变迁史和精神文明建设历程。

回眸历史,我们追随艺术家们的脚步,重走解放之路、发展之路。整场展览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解放70年来,上海和祖国一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品中的城乡面貌沧海桑田,焕然一新;各行各业繁荣发展,劳动人民从艰难抗战、辛劳糊口到扬眉吐气、闲庭信步。展出作品既有深受西方影响、展现中西文化交汇美的作品如丁光燮的《风景》,也有在“五四”精神影响下,探索“为人生、为大众而艺术”的作品如陈烟桥的版画《城市背后》;既有聚焦生产生活的作品如钱延康的油画《师徒共同在操作》,又有描绘市井生活时代变迁的作品如余友涵的《华亭路》;既有由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联合创作的展现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艰难跋涉跃上井冈山的作品《向井冈山进军》和塑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景象的秦文清作品《难忘的岁月》,也有孙滋溪创作的展现各行各业人民站在天安门前激动而兴奋的拍照留念的名作《天安门前》;既有展示城市建设的作品如林达川的《上海街景》、陈钧德的《上海苏州河》,又有体现了上海“旧貌换新颜”、蓬勃发展的作品如周春芽创作的《豫园一景》、杨可扬的版画《上海纪实》等。这些红色经典作品,展示了解放70年来的峥嵘岁月、军民一心、时代变迁、繁荣开放,是一代代人回忆往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的宝贵资料。

展览馆内,党员同志们认真欣赏并不时地低声讨论,饶有兴趣的了解每个作品背后的故事。在遇到作品中熟悉的场景或人物时,有些老党员为大家讲述上海过去的故事,一同回顾共产党人不断奋斗、不忘初心的事迹。这样“走出去”的支部活动形式,更吸引大家沉浸到“历史”当中,让书本中的文字和理论变得更鲜活、更深入人心。活动筹备过程中,支部全体党员同志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活动当天有3名同志刚下夜班、有2名同志是休息日,都主动放弃休息赶来参加活动;还有2名同志活动结束后就匆匆赶回医院值夜班;由于临床工作的特殊性,还有部分同志必须坚守在临床一线不能到现场参观,他们看到分享在支部微信群的照片和展览内容,也纷纷表示受到了激励和感染。这些正体现了我支部同志们作为医疗一线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意识,我们要继续传承共产党人的火热初心,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回眸历史,仿佛触摸到祖国70年发展的脉动;品味画卷,仿佛抓拍到海派文化传承的倩影。轻轻地走进那远去却被铭记的历史,深深地致敬为解放而奋斗的先驱。鉴史以观今,致敬1949,开启2019,向历史致敬,是为了壮行未来。本次参观学习,透过艺术作品,大家重温70年来的革命斗争和沧桑巨变,留在心中的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强国强民,健康护航,作为医务工作者,定当不断提高医疗技能,给病人更好的诊疗服务和临床照护,以实际行动传承与发扬革命先烈们为国、为党、为人民奋斗终身的民族气节和革命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去,为医院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无私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肾脏内科党支部 刘爽

2019年4月20日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