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先心病工程研究中心”)于2022年9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是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建设的科研实体,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负责具体管理与运行工作,主要任务为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先心病诊治技术工程化研究,通过医工协同创新模式,推进先心病诊治技术与器械的自主研发及转化。
先心病工程研究中心聚焦于构建先心病产学研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诊治体系,围绕先心病早期筛查与智能精准诊断技术与先心病诊治器械研发2个主攻方向开展研究、研发与转化工作。在先心病早期筛查与智能精准诊断技术方面,主要工作包括:1、研发先心病诊断试剂盒;2、研发人工智能辅助心音听诊系统;3、创建数字化协作网络平台;在先心病诊治器械研发方面,主要工作包括:1、研制胎儿心磁图仪;2、研发先心病宫内介入治疗手术机器人;3、研制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器;4、研制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可降解血管支架。
先心病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儿童医学中心为主体,整合校内工程技术学科的优质资源,吸引企业参与共建。以创新为核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手段,解决先心病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实行灵活的“临床-研究-转化-临床”的运行模式。在项目研发的阶段,以工程技术团队为核心;在成果转化的阶段,以企业为核心;在临床验证阶段,以临床医院为核心。聚集各方力量,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先心病诊治技术工程化研究,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心主任:
孙锟,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宫内儿科学,先心病病因、诊断、介入治疗及康复干预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86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上海市教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及科研创新计划等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康复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80余篇,包括Science,The lancet global heath , Circulation, Hypertension, Pediatrics等期刊;获得专利近20项,实现专利转化5项。先后获得15项教学表彰/奖励,10项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院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名誉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第6届亚太小儿心血管学会(APPCS)主席和亚太儿科学会(APPA)常委等学术任职。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系教材《小儿内科学》第四、五、六版第一主编,主编并发布全球首部宫内儿科学英文专著。
中心常务副主任:
孙新,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研究与创新中心主任,大数据中心主任(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新华儿童医院副院长(兼),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社会兼职:国家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上海浦江实验室)医疗语言大模型特聘顾问、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管理组组长、《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等杂志编委。主持过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中心副主任:
![]() |
陈笋,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15、16、17届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围产期先心病诊治协作组组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儿科医师协会性心脏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家心脏病中心先心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儿科学会委员,上海儿科学会小儿心血管学组组长,上海超声医学会围产学组副组长。
主要从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川崎病、心肌病等的诊断治疗。2006-2007于Mayo Clinic访问学者,负责国家级课题4项和数项上海市研究课题数项。参编专著16本,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中心副主任:
张冰,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先心病诊断与器械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发育与再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执委、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分会常务理事、上海衰老协会常务理事、亚洲心脏协会转化和基础心血管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科技部、自然基金委和香港科技资助局的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再生与重大疾病关键分子机制,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申请专利 6项。已在 “Cell Research” “Circulation” 、 “Circulation Research” 、 “JCI” 、“Genome Research”、“Genome Biology”、和“Blood”等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