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牵头,整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皮肤科优质的临床资源和科研资源于2017年批准成立。皮肤病研究所现设在附属新华医院科教大楼三楼,机构面积近550平方米,投入近千万元,2019年下半年已投入使用。主要致力于遗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干预;免疫性及炎症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大疱性皮肤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白癜风、痤疮等)的发病机制及管理;皮肤屏障与护理保健等三个领域开展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病中心是我国儿童皮肤病学的开创单位,2009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遗传性皮肤病诊疗中心”,2010年成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近十年来,科室紧密结合临床,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临床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负责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等课题研究。目前科室已发展成为年门急诊超过49.6万人次、床位31张,年出入院1986人次,其中境外、外省市住院患者达到70%的大型综合性专科。
皮肤病研究所姚志荣所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病中心主任。主要致力于解决儿童皮肤病临床领域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研究方向为遗传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及感染性皮肤病。在遗传性皮肤病领域,开展大片段缺失、嵌合突变等复杂高难度基因诊断及致死、致残性遗传性皮肤病的产前基因诊断。在国际上命名一种新的疾病-CAOP综合征,即白内障、秃发、口腔黏膜病及银屑病样综合征,并阐述MBTPS1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使有效靶向干预成为可能。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方面,建立中国婴儿和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诊断标准,解决了国际上通常认为出生3个月以内无法诊断AD、以及非典型AD的诊断问题,两项诊断标准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JEADV》,并刊发长篇述评,评价该系列工作是AD研究领域的“important milestone”和“pioneer work”,被纳入2020版中国AD诊疗指南。已验证儿童AD诊断标准可用于成人和老年人群的AD诊断,首次实现了诊断标准覆盖全人群,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在感染性皮肤病领域,针对尚未引起国内重视皮肤阿米巴感染进行研究,轻微外伤后引起慢性面部肉芽肿损害,最终侵犯脑组织引起死亡,详细阐述了皮肤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的流行规律、临床特点以及早期干预方式,以减少死亡率。姚志荣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130余篇,包括《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IF=71.42)、《Nature Genetics》(IF 41.3)、《EMBO Molecular Medicine》(IF=14.26)、《Allergy》(IF 14.7)等重要期刊。担任国际AD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全球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等职。2013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23年荣获第六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