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损伤与类器官转化研究所(筹)

新华医院运动系统损伤与类器官转化医学研究所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整合运动系统疾病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优势资源,以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运动损伤、骨关节炎等疾病为研究目标,探索运动系统损伤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推动骨类器官研究与转化应用。研究所拥有全职PI课题组长3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科技部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2人。先后承国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集成项目,国自然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近1亿元,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Nano toda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JACSACS NanoBone ResearchBiomaterials发表论文1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500余分,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

PI介绍:

1苏佳灿,骨科主任兼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苏佳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临床医学博士,材料学博士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军委科技委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福建省A类人才,《医道中国-医工交叉系列教材》总主编,BMT杂志执行主编,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创伤杂志编委,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创英才。担任国家转化医学科学中心(上海)生物医用材料与器械中心主任,长三角生物医用材料与器械产创联盟理事长,类器官转化医学研究联盟理事长,上海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副会长,上海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理事长等。科研工作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军委科技委重点专项、国自然重点项目、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自然重大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30余项9000余万元,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4项,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总影响因子>1300分,包括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ESI高被引论文19篇,热点论文2篇。申请并授权国家专利30项,主编30部专著。

学术兼职: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委员会常委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再生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生物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委会创伤学组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会老年病学会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军骨质疏松与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基础与转化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等。

获第20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提名,首届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第十七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上海市青年英才科创奖,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银蛇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比赛一等奖,总后勤部院校教学标兵、总后勤部爱军精武标兵等奖项,荣立解放军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研究领域:

1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

2骨类器官构建与应用研究

3骨生物修复材料构建与应用研究

 

2张晓玲,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晓玲,研究员、教授,博导,长期聚焦于干细胞及骨骼肌肉系统器官衰老退变研究,目前为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数字医学与生物3D打印实验室(新华基地)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国际华人骨研学会器官衰老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教委“骨关节退变防治新策略”创新团队负责人。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干细胞先导专项等30余项重要科技任务。在领域一流期刊Bioact MaterCell Death DifferBone Res等发表SCI学术论文118余篇,论文他引6846余次,H-index 48,国际会议特邀及邀请报告近百次。是国际联合骨研究学会会士(ICORS Fellow),国际华人肌骨骼研究学会(ICMRS)中国委员会主席,入选6项人才培养计划。获中国女医师学会终身成就奖-“五洲女子科技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际运动医学学会最优秀青年学者论文奖、国际COA学术大会骨基础研究一等奖等 20余项科技学术奖项。

研究领域:

1)干细胞及骨关节衰老退变机制

2)骨关节疾病防治靶向新药研发

3)生物赋能仿生材料与骨关节修复

 

3施威扬,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施威扬,研究员、教授,博导,主要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及单细胞和空间多组学测序技术。系统开发了液滴微流控平台上的单细胞转录组、表观组、基因组、蛋白组等测序技术,并在大量单细胞中实现同时测定多种组学信息。并将这些前沿测序技术应用于人类及模式生物早期胚胎发育,脊椎动物器官发育,肿瘤发生机制,复杂疾病机制等领域。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Advances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Cell Reports, Bioinformatics,Nucleic Acids Research, Genome Biology, 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DevelopmentGenome Research等高水平杂志上共发表文章10篇,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项目支持。

研究领域

1)单细胞及空间多组学测序技术开发

2)衰老的多组学机制研究

3)重大疾病机制研究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