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儿童健康“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浏览次数:9967

做有温度的儿童健康“守护者”

 

    如果走进幼儿园,轻轻询问那些纯真无邪的孩子们,他们心中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或许你会听到许多稚嫩的声音回答:“去医院”和“打针”。医院的长廊,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是一条通往未知的漫长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不安和紧张。而家长们,即便是有多人共同照顾一个孩子,面对医院那无尽的等待和繁琐的检查,也时常感到心力交瘁,对孩子的担忧和焦虑如同巨石般压在心头。

    儿科,这个特殊的科室,是病痛与希望的交汇点,也承载着医者仁心的沉重与崇高。在这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像是行走在钢丝上的舞者,需要小心翼翼地平衡着专业与情感的天平。工作量大、医患沟通难度大、待遇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像一道道难关,让许多医学生望而生畏,但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怀揣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儿科,成为了孩子们健康路上的“守护者”。

    我,作为这其中的一员,虽然临床经验尚浅,但心中却燃烧着对儿科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每当看到那些因疾病而痛苦不堪的孩子们,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深知,孩子们的心灵如同玻璃般易碎,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关怀。因此,我时刻铭记着前辈们的教诲,不断向他们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儿童健康“守护者”。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我们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的基石。儿童的生理结构与心理发展有别于成人,其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亦独具特点。所以,我们儿科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紧跟医学前沿,不断更新知识库,努力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及方法,从而为患儿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基地,我深切体会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医教研并重的优良传统。这里不仅是救治患儿的战场,也是医学知识传承与创新的摇篮。儿科基地每月定期的业务学习、每周精心准备的小讲课、深入细致的病例讨论以及严谨规范的教学查房,成为了我们提升自我、精进医术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们宛如指引我们破浪前行的灯塔,他们以身作则,通过耐心的指导与深刻的教诲,为我们搭建起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技能的桥梁,大大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正是这些宝贵的经历与老师们的无私奉献,让我得以在儿科医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仅掌握了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也能熟练完成儿科常见临床操作,更荣幸地获得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许曼音临床敬业奖等荣誉。

    1977年,纽约大学诸多教授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将医疗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者在医病的同时也要医心。医疗工作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技术操作,它更是一门关于爱与关怀的艺术。面对那些生病时孤独、恐惧、不安的孩子们,我们儿科医护工作者需要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

    记得有一次,在儿心脏中心轮转时,我遇到了一个名叫小明(化名)的患儿。他因为害怕检查而哭闹不止,无论我们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这时,我突然想起小明之前提到过他很喜欢的一部动画片《小猪佩奇》。于是,我打开手机播放了这部动画片,并温柔地告诉他:“等你看完这一集,我们就去做检查,好吗?”小明被动画片吸引住了,哭声渐渐停了下来。检查结束后,我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小猪佩奇的贴纸作为奖励,他接过贴纸的那一刻,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心中的阴霾被阳光驱散,那份纯真的快乐感染了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庭的牵挂,而患儿的痊愈,更是需要医护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深知,家长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他们对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有着最直接的了解和感受。因此,我们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向他们介绍孩子的病情和治疗进展,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每一次与家长深入的交流,都让我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焦虑与期待,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我曾遇到过一个患有哮喘的患儿小丽(化名),她的病情反复发作,让她的父母非常焦虑。我们科室的医护人员与小丽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详细解释了哮喘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措施。同时,我们还耐心地教他们如何进行雾化治疗,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触发哮喘的因素。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小丽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她的父母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一刻,我看到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儿科医护工作者的价值和成就感。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我们儿科医护工作者,始终怀揣着一颗仁爱之心,将患儿视为自己的孩子般呵护。我们关注患儿的每一个细节,从饮食起居到心理状态,都力求做到无微不至。为了让孩子们在住院期间也能感受到快乐和温暖,我们为他们准备了许多小玩具、图书和绘本,还邀请了志愿者来陪伴他们玩游戏、讲故事。每当看到孩子们在病房里欢声笑语,我们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值夜班时,遇到了一名因肺炎住院的小男孩小杰(化名)。他因为病情严重,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巡视完病房,看到小杰无聊地躺在病床上,我决定为他做点什么。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画笔和纸,坐在他的床边,陪着他一起画画。小杰画了一幅美丽的彩虹和一群飞翔的小鸟,他说这是他心中的梦想。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光芒和希望,仿佛看到了他未来无限的可能。通过这段时间的陪伴和照顾,小杰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临别时,他用稚嫩的声音说:“谢谢哥哥,我会想你的。”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医者,外治肌骨,内驯五脏,袪疾患,消病痛,以精专之术救死扶伤,此为妙手仁心。医者,上循天道,下探良方,扬善义,慰人情,以公共立场济世安民,此为杏林之侠。世有良医,天下之福,幸甚至哉,幸甚至哉!”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重任。这份职责和使命,让我们在忙碌与压力中找到了坚持和动力。每一次看到患儿康复出院,都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患儿服务,是我们最大的职责和使命。而患儿的康复,则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作为有温度的儿童健康“守护者”,我们将继续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关注患儿的生活细节,用暖心服务让患儿忘却疾病的烦恼,帮助患儿尽早重获往日的健康活力。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2级儿科住院医师 吴博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