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管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流程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6日 浏览次数:1401

(一)重点护理环节范围:

输血、药物不良反应

(二)管理要求:

输血不良反应管理流程:

1、预案

1)取血和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采血时严禁同时采集两个病人的血标本,严格执行配血一次一人一管。护士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为多名病人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一次一人一份。

2)血液严禁剧烈震荡,以免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防血红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不良反应。

3)输血前认真检查血的质量,正常血液分两层,上层血浆呈黄色,下层血细胞呈暗红色,两者间界线清楚,无凝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紫色,界线不清,提示可能有溶血,不能使用。

4)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min内输入,避免久放使血液变质或污染。

5)在输血过程中,若病人有疑问,应立即停止操作,查清疑问,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

6)对反复受血者,在配血前应核对第一次血型。

7)血液应放置在2-6。C的血库专用冰箱内,病区内不得贮藏。

8)输血前后用0.9% Nacl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0.9%Nacl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9)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10)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其它药品,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11)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

(1)立即报告医生,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皮条并保留余血,根据医嘱进行治疗抢救;

(2)用0.9% Nacl维护静脉通路;

(3)通知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5)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6)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置于备血试管,作进一步鉴定;

(7)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8)遵医嘱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9)对全部用物、血液进行封存保留;

(10)汇报上级领导。

2、处理流程:

处理流程

 

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流程

1、预案

1)入院时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并做好过敏药物的阳性标记。

2)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3)按医嘱正确给药(时间、浓度、剂量、滴速)。

4)加强观察和巡视。

5)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停止药物输入,更换输液皮条,保留实物,必要时封存送检,封存时应有医院代表及病人家属均在场,双方签字。

6)报告院药物不良反应小组并做好记录,送有关部门化验。

2、处理流程:

处理流程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