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执行主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梅举教授主持大会
□ 通讯员 谢晓
4月6日-8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在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举行。参会的600余名中外心血管外科专家就心血管外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我院心胸外科主任梅举教授主持。吴皓副院长受徐卫国院长委托代表承办方首先致欢迎词,热烈欢迎中外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盛会,之后分会会长孙立忠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分会终身荣誉会长朱晓东院士等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分会近年来的工作成效,并勉励在座医师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创造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同时,会上也举行了第六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金刀奖)颁奖典礼,表彰了一批荣获“终身成就奖”及“优秀医师奖”的优秀心血管外科医务工作者。
两天的年会,共设置有先心病外科、心脏瓣膜外科、冠心病外科、主动脉外科、微创心血管外科等专题,内容涵盖心血管外科的所有领域,关注心血管外科的最新进展和新技术,并重视继续再教育,积极推动我国心血管外科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为国内外心血管外科领域的临床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平台。
我院心胸外科主任梅举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孤立性房颤超微创外科治疗的进展及新华医院的经验》的专题报告。梅举教授及其团队根据多年的临床探索,在国内外率先研究出了房颤超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2010年9月至今,他们已完成治疗100余例,经过平均一年以上的随访,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治疗房颤方法中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一种。国际微创外科协会副主席Wolf教授则将这种“梅氏房颤超微创”(Mei’sMinimallyMazeProcedure)疗法,称之为“3M手术”。孤立性房颤外科治疗的传统方法,是在病人的两侧胸壁上各作两个5厘米的切口,创伤较大,花费时间长,手术中还需更换病人体位。同时,由于不能对左房后壁作完整的外科消融线,因而也影响治疗的效果。梅举教授独创的超微创手术方法,仅需在左侧胸壁上作两个2厘米的小孔,手术中无需更换病人体位,即可行彻底的消融治疗,并可同时切除左房血栓的产生地——左心耳。整个治疗可在2小时完成。
中国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年会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办的全国性盛会,分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成功主办了七届年会。现已成为心血管外科领域中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学术年会。